本报讯 (记者 杨晓晶)在近日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主办,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分会、江苏智信追溯研究院承办的2022—2023(第八届)中国食品安全追溯大会上,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研发部部长张长峰从环境分析、专题研究、案例分享、资料汇编四部分对《中国食品行业追溯体系发展报告(2021—2022)》进行了解读。
张长峰就报告“环境分析—追溯行业”部分指出,“通过对6052个信息追溯企业及社会组织的调查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2021年疫情好转,经济复苏,食品安全与信息追溯领域整个产业也比上年有了明显增长。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市场容量巨大,等待着越来越多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加入其中。”
就报告“专题研究—追溯调查分析”部分,张长峰给出追溯调查结论及建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消费者对食品可追溯体系了解还不够深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努力普及食品信息追溯的相关知识,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由于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与运行而导致的成本增加最终会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给消费者,因此,政府应当在充分考虑普通消费者对可追溯食品的价格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补贴方式,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企业追溯责任,可追溯体系建立的本质是企业控制风险点、明确食安责任。企业追溯体系建设是食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企业应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形成辐射全国、连接城乡的追溯网络,打造一条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信息化追溯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