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3日,全国农用地膜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全省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及尾菜处理利用示范县观摩会在榆中县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和农业农村部有关工作部署,总结交流经验,专题培训可降解地膜研发以及地膜回收等,研究推进下一步地膜污染治理工作。
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农业环保系统干部及相关科研院所专家1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现场观摩了兰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榆中县高效地膜科学示范区、榆中县废旧地膜回收站、榆中华沁元尾菜处理厂等地。
据了解,目前甘肃省农用地膜使用面积达3000万亩,每年需要量超过了17万吨,全省范围内有1827个回收网点,132个回收企业,每年回收废旧地膜18.41万吨,回收率高达85%。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已进入“深入推进期”,提高农膜回收率,强化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被多地列入攻坚重点。从上世纪末开始,农地覆膜技术在我国广大农村逐渐推广,但也带来了白色污染。废旧农膜降解周期一般为200年至300年,残留土壤中会影响水、气、肥流动,阻碍作物生长,地膜残留已给局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和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