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境交易频次日益增长,跨境支付的“双向”难题逐渐凸显。一方面我国跨境电商等中小外贸主体“出海”时,存在境外收款难、支付流程繁琐等问题;另一方面外国人来华数量激增,但境内消费时仍存在“支付壁垒”。
为解决传统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等痛点,在近期第十七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下称“金博会”)上,不少企业从金融科技层面提供新解法。
今年跨境电商市场逐步升温,催生更多跨境支付需求。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1万亿元,其中出口8210亿元,增长19.9%。但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出海”在支付环节仍存在难点,如流程繁琐、手续费用高等。一名中小外贸企业人士告诉记者,新兴的跨境电商业态具有批量小、批次多的支付特点。此前传统上依赖电汇进行收款。这一过程通常手续费用较高,同时容易出现延误,时间周期较长,使得部分跨境电商等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存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