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ESG理念于2004年被正式提出以来,在各方推动下,ESG已逐渐成为全球主流的投资策略,以及评价上市公司的重要参考。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A股上市公司通过践行ESG实践来吸引国内外资本、获得定制化绿色金融产品更是渐成常态。
不过,截至目前,全球ESG实践都缺乏标准化、本土化的评价框架和统一的ESG披露标准。对此,1月19日上午,罗彻斯特大学西蒙商学院院长西温·耶尔特金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没有一种标准能够适用于所有地区,必须基于各自本土的特定议题和概念框架来制定标准,重要的是将概念框架与本土情况相结合。“相较完全复制国际上的做法,更重要的是明确公司治理的目标,遵循整体概念框架而非某几个特定指标。”
在西温·耶尔特金看来:“在ESG报告(标准)方面,我们经常听到各种争论和讨论,我认为这实际上是积极的现象。中国完全有能力在这一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可以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标准,在全球ESG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成为领先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