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学系校长特聘副教授Martin Stolterfoht领导的一项合作研究,揭示了影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的关键机制。这项工作为改善下一代太阳能电池寿命的新策略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能源》。
目前,太阳能电池市场以传统硅基电池为主,占市场份额逾95%。相比硅基电池,基于钙钛矿的太阳能电池性能更佳,制造成本和碳足迹也更低,然而寿命却只有短短几年。这是实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规模商业化一个最重要的技术障碍。
过去10年,科学家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退化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有针对性地改善电池使用寿命。以往研究普遍认为,导致钙钛矿稳定性欠佳的主要原因包括电子缺陷、电极氧化、钙钛矿混合电子/离子半导体的性质,或在湿气和氧气下容易发生化学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