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围绕加快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扎实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两方面内容展开。调研足迹遍布珠海、汕头、潮州、湛江、茂名、肇庆、清远等多地市。其中一路调研组来到潮州、汕头,代表们围绕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对策建议。
在潮州市湘桥区高厝塘村的湿地中,一列小火车穿梭在盛放荷塘中。“每天晚上会有一两千人到我们村游玩,村民会摆起夜摊,为游客提供服务。”据高厝塘村第一书记庄英德介绍,为了让游客“留下来”,带村民富起来,近年来,该村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对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建设进行了精心规划,逐步打造出湿地公园生态区、古村落生态区、陶瓷文化区及红色文化带、山水情怀带的“三区两带”发展矩阵。
传播革命故事、发展夜摊经济、打造景点的同时也能兼顾改善村居环境……参观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海丰县梅陇镇梅陇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剑川说,乡村要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找到发展新增长点。“推进的项目需要有造血功能,例如这趟小火车,适当的收费能支撑起湿地运营成本,对后续的管护是良性循环。”他说。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也认为乡村引进项目时,需要有可持续的运营机制,要对土地流转有合理规划,让一二三产业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