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25年中药行业现状分析:贵州中药产业蓬勃发展

  报告网网讯,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中药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中药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趋势。贵州作为我国中药产业的重要区域,凭借丰富的中药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推动中药产业全链条发展、服务“双碳”目标方面做出了诸多探索与实践,为整个中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中药行业现状分析

  一、贵州中药产业蓬勃发展,奠定绿色转型基础

  《2025-2030年中国中药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近年来,贵州中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22年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96余万亩,产量近万吨,产值约281亿元。不仅培育了33个种植规模达10万亩以上的大县,还建设了众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超万亩的单品有46个,天麻、石斛、薏苡仁等药材的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

  从企业层面来看,数据显示,全省规模以上中药企业有142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3亿元。中药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也取得显著进展,建成391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可推广种植面积7.87万亩。

  在种植区域规划和单品结构优化上,贵州遵循“产地道地化、种植生态化、生产绿色化、产品品牌化”的原则,划分了5大生产产区,并根据不同阶段重点发展相应的道地药材单品,部分品种在全国市场拥有定价权。同时,科技对中药产业的支撑不断增强,2021-2024年期间,在药品制剂、科研项目、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产学研用结合紧密。

  二、中药产业发展问题凸显,制约“双碳”目标实现

  尽管贵州中药产业发展成果显著,但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野生道地药材资源曾因大量乱挖滥采而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大规模种植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地生态退化,影响了中药材的道地性和质量稳定性。

  在中药材采摘和加工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只利用药用部位,其他部位被弃用,加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药渣、废气和废水。我国中药材原材料平均利用率低于30%,近亿吨固体废弃物及废液未得到充分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

  科技创新支撑的不足,使得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面临困境。每年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药渣及副产物、液体废弃物,但缺乏科学分类依据和成熟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方法。

  三、全链发力推动绿色发展,助力中药行业升级

  为了服务“双碳”目标,贵州从中药产业的上、中、下游全链条入手,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产业链上游实施中药农业强链工程,发展生态种植。通过合理规划种植区,依据药材道地性开展产地适宜性研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林下、间作等生态种植模式,既能减少病虫害、降低农药使用,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固碳能力。开展优质育种研究,培育固碳效益高的药材品种,改善种植环境,提升中药材质量。

  产业链中游实施中药工业补链工程,建设产业集群。中药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制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强企业间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引入能源企业降低能耗,引入饲料生产企业、生物公司等处理药渣,引入污水处理企业处理废水并循环利用,构建企业间类似“食物链”的网络关系,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闭路循环”,推动中药工业生态化发展。

  产业链下游实施中药商业延链工程,促进产业融合。将传统的产业模式向“医、养、健、管、游、食”多位一体的复合型模式转变。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养生保健品等,推进中药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建设质量追溯平台保障药材质量和安全。

  2025年,贵州中药产业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全链条发展解决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型。从种植规模扩大、区域规划优化,到科技创新支撑,再到全链绿色发展举措的实施,贵州为中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未来,中药行业应借鉴贵州经验,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多力量。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中药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中药行业标签

宇博产业研究院

宇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5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