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化肥价格涨幅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化肥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今年连续出台一系列控制出口、支持生产、保障运输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一些化肥企业也积极配合国家为稳定化肥价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那么,在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化肥价格如今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们又该如何正确认识目前的化肥市场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全国最大的化肥供应商和分销服务商——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克平先生。

    记者:您如何看待今年以来国内化肥市场供应形势和价格走势?

    杜克平:今年以来化肥价格确实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目前氮肥价格上涨了近20%,磷肥和钾肥价格上涨了60%左右。

    化肥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今年连续出台一系列控制出口、支持生产、保障运输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在最近举全国之力进行抗震救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仍然没有放松对农业生产的重视,5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一项重要议题就是研究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工作。中化化肥作为全国最大的化肥供应商和分销服务商,深感责任重大。

    实际上,从国内化肥产能看,我国氮肥、磷肥、复合肥产能总体是过剩的,但为什么还会出现价格大幅度上涨?客观分析,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是国际市场化肥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传导影响。去年以来,国际市场化肥价格持续大幅度攀升,磷酸二铵离岸价格从2007年初每吨240美元飙升到目前约1200美元,钾肥主要消费市场的进口到岸价格从2007年初每吨230美元狂涨到目前约1000美元。国际市场化肥价格大幅度上涨,对国内市场价格既有传导作用,也拉动了国内化肥的出口,去年我国化肥出口达到1380万吨,同比增长15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年国内化肥供应量在一定时点上和局部区域偏紧。

    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化肥原料价格上升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天然气、煤炭,以及硫磺等化肥生产原料价格强劲攀升,致使化肥生产成本快速增长,特别是尿素和磷肥所受原料价格上升影响较大。年初以来,国内煤炭价格上涨了30%左右,山西晋城无烟煤坑口价格目前已经达到了475元/吨;目前硫磺进口到岸价格每吨760-785美元,比去年同期每吨145-155美元上涨了4倍。    

    记者:为保障化肥供应和价格稳定,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效果如何?

    杜克平:从去年年底至今,国家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以保障供给、平抑价格,这些政策措施是有效的、得力的。

    从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角度看,一是多次调高出口关税。为严格控制出口,自去年年底,国家连续5次调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目前凡是涉及氮、磷、钾元素的化肥均在关税征收之列,尿素、一铵、二铵及复合肥最高税率达135%。

    二是加强化肥价格监管。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化肥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地稳定化肥价格。

    三是加大对化肥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继续执行运输、电价、原料天然气等优惠政策;加大淡储化肥规模,08年追加200万吨淡储,使淡储总量达1000万吨;取消二铵进口环节增值税,并对生产销售的二铵免征增值税;5月20日起,免征硫磺进口环节增值税等。

    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实施已经初见成效,目前国内化肥生产增加,化肥快速出口势头得到遏制,市场供求平衡,价格已经高位持稳,部分品种价格甚至有所回落。比如,磷酸一铵出厂价由4月中旬的4100元/吨左右降到目前的3700元/吨左右,降幅达400元/吨。

    1-4月份,全国化肥生产1943万吨(折纯量,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6.1%;其中氮肥生产1450万吨,增长5.4%;磷肥生产429万吨,增长8.3%;钾肥生产6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2%。

    在4月下旬国家将化肥出口关税在原有税率基础上加征100%后,出口过热势头得到遏制,预计出口将大幅回落,国家也将继续关注出口变化,随时调整政策确保将资源留在国内,加大市场供应量。     

    记者:中化化肥作为全国最大的化肥供应商和分销服务商,为保障化肥市场供应做了哪些工作?

    杜克平:中化化肥去年销量达1516万吨,按纯养分计算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7%。多年来,中化化肥作为“国家队”和主渠道,在保障化肥供应、促进化肥价格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今年以来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下,我们更是义不容辞地全力保市场供应和促价格稳定。

    一是充分利用公司网络优势,加大采购和销售力度,确保化肥及时调动到基层、农村。中化化肥在全国各主要农业县设立了1700多家分销中心,预计上半年销量将超过900万吨。国务院办公厅通知要求减少流通环节,我们的分销中心设在县乡上、接近农民终端,并且直接从北京总部或生产工厂进货,很好地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淡储旺销和调控市场的作用。中化化肥承担了国家2007/2008年淡季储备化肥155万吨,在春耕用肥旺季期间很好地发挥了调控市场的作用。

    三是积极支持参控股化肥生产企业加大马力生产,保障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中化化肥拥有12家化肥企业,总生产能力近1000万吨,预计上半年生产各类化肥500万吨以上,加上企业去年结转库存,有超过600万吨货源及时投放到市场。

    四是继续开展各种为农服务活动。国办下发的通知中,强调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中化化肥作为一家专业企业,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身体力行。公司在2000年率先设立了由专家接听的800-810-9991免费咨询服务电话;2004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办《中化农业广场》,根据监测统计,累计农民收听超过11亿次;我们还与农业部合作开展了“百县千乡科学施肥指导活动”;与中国农科院合建了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为农民免费测试土样。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为农服务活动,就是要持续不断地帮助农民提高化肥施用效率,少用肥,用好肥,从而减轻农民在这方面的负担。    

    记者:中化化肥作为国内最大的钾肥经营企业,您如何看待目前钾肥市场的供求形势和今后钾肥行业的发展?

    杜克平:我国钾资源匮乏,钾肥需求约70%需要进口满足,我国钾肥价格主要是由国际市场价格决定的。而国际钾肥生产高度垄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三国钾肥贸易出口量一直占全球钾肥出口量的75%左右。由于近年来国际产垄断格局进一步加强,以及全球钾肥需求的大幅增长,导致国际钾肥价格持续上升。据化肥行业权威媒体FMB报道,全球主要钾肥进口国的到岸价格均已大幅度上涨。东南亚的到岸价格从2007年初约230美元上涨到目前1000美元左右。

    今年我国进口钾肥的离岸价格比去年每吨上涨400美元,到岸价格预计每吨在700美元左右,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国际钾肥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和国际钾肥资源垄断,同时也有前两年我国进口价格上涨较低的补涨因素在内。即使如此,我国钾肥仍属于全球钾肥市场的低价区之一。

    从全年供求关系来看,国内钾肥供应是充足的,供求平衡有余,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钾肥是重要的基础肥料,从长远来看,在充分挖掘国内钾肥生产潜力的同时,应利用改革开放积累的经济实力,采取切实政策鼓励企业积极获取国外钾肥资源,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钾肥资源不足的问题。中化化肥多年来在钾肥经营上形成的优势,这是国家的财富。这几年中化化肥一直也在寻求海外钾肥资源的获取工作。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对国内钾肥开发、生产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钾肥生产能力还将有适度增长,加上国内企业对海外钾肥的获取,未来我国钾肥的供应保障能力应该比现阶段有很大提高。     

    记者:目前化肥价格已经处于相对平稳状态,后期市场趋势将会怎么样?

    杜克平:随着国家各项调控政策的继续执行和产能的有效发挥,国内化肥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降。

    一是市场供应量超过需求量。据行业协会预计,尿素产能今年将增加400万吨,总产能达5700万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能均已超过1100万吨;钾肥供应量约1150万吨。而全年预计国内市场需求量尿素为4900万吨,钾肥1100万吨,磷酸一铵700万吨,磷酸二铵550万吨。只要出口得到控制,全年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比较明朗。

    二是国际市场价格上涨趋势已缓,价格将在目前水平调整。目前,国际化肥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尿素FOB价达到620-650美元/吨,磷酸二铵FOB价达到1200美元/吨,氯化钾到东南亚的CFR价达到1000美元/吨。由于国际化肥市场整体价格水平远高于我国,其他国家或地区对化肥价格也不堪其重,同时国际粮价高位趋稳,因此国际市场化肥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三是部分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化肥成本降低。取消硫磺进口环节增值税会使硫磺价格相应回落,从而降低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生产成本;磷酸一铵等原料价格的下降又会造成复合肥料生产成本的下降。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会进一步显现出来。在出口得到有效遏制、国内化肥生产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今年化肥供应完全可以满足农业需要,后期价格也必将高位回落。中化化肥作为我国农资行业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我们将一如继往地秉承“和谐中国、安全农业,中化化肥全心全意为中国农民服务”的宗旨,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和价格稳定,为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术,为促进粮食生产丰收贡献我们更大的力量。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化肥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化肥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