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04年重型车市场态势分析及2005年市场走势预测

    综观2004年全年汽车工业,轿车市场在经过2002、2003年的“井喷”之后,2004年进入一个相对萧条的时期。但载货车市场特别是重型车市场却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风景,大大超出年初各厂家的预计。根据国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显示, 2004年1~12月全国重型车生产368803辆,同比增长40.9%;销售370795辆,同比增长44.98%。重型车销售不仅略大于生产,而且产销增幅均远远高于汽车行业16%的平均涨幅,彻底摆脱了2003年产销同比增长不足5%的被动局面,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亮点和增长点。有业内专家预测,在200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重型汽车将继续在我国汽车产业领域保持较高增长的态势。

    一、 2004年重型车整体市场运行轨迹
    2004年1月,受春节放假及各厂家发布新的商务政策、价格政策的影响,重型车市场当月销售创下3年来最低水平,整个行业只实现销售1.055万辆。从2月份开始,国家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重型车市场出现强劲反弹,销售量一路飙升,并在3月达到年度的第一个销售高峰,当月销售4.13万辆。但是4月初开始实施的全面治理超载超限行动如同给重型车市场浇了一盆凉水,当月销量即全面下滑,仅销售1.76万辆。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强和市场的规范,重型车市场于5月开始走出低迷,并在6~8月出现第二轮的高速增长,形成淡季不淡,反而屡创历史新高的喜人局面,仅8月份销量就高达4.36万辆。9~12月,重型车市场继续保持着平稳的发展速度。虽然11月、12月的销量有所下降,但是依然保持了每月3万余辆的销量。

    二、 2004年重型车市场宏观环境简况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得固定资产、国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幅增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迅速增加,公路网络日趋完善;国家能源的紧缺和进出口贸易的连年高速增长造成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等,势必为公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以致推动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的迅猛发展。

    2、国家相关部门花大力气严厉查处超载超限行为,以及一系列行业政策法规如:《道路交通法》、《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汽车贷款管理办法》等的陆续出台,从造车、卖车、用车等各方面都对重型车市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得公路运输车辆在运量保持一定的条件下,需求量随之相应增加,同时也使得公路运输车辆加速向大马力、高速化的重型车辆方向发展。可以说,治理“双超”是2004年重型车高速增长新的驱动力,这一驱动力超过了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制动”力。

    3、重型汽车使用条件及消费环境的改变间接促进了需求。一方面,近年来国产重型汽车在技术上日益成熟,质量亦有保障,得到了终端用户的肯定;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运输距离的延长、燃油涨价以及其它相关因素等迫使运输从业者更加精确地计算运输成本及收益,使得重型汽车比中型汽车的相对优势愈来愈明显。

    在上述有利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尽管受到消费信贷紧缩,银行调整利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重型车市场仍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 2004年重型车市场特征
    1、 国内重型车市场仍处于平稳增长期。
    1998年国内重型车销售同比增长19.5%;1999年增长30.29%;2000年增长73.42%;2001年增长77.37%;2002年增长71%,2003年增幅不到5%,2004年又有了新变化,市场重新表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由此发现,这几年重型车市场虽有起有伏,但总体看,仍处于平稳向前发展当中。

    2、政策因素对重型车市场发展影响明显。
    2003年因消费信贷紧缩而被压抑的购车需求,在2004年未见松动的大环境下逐渐释放出购买力,将本应是2003年的部分销量转移到了2004年;同样,因治理超载而在2003年观望政策变化的潜在用户,在2004年大力度、持续性的治理行动中,由观望转为购买行动。同时,由于治理超载超限,导致运力紧张,市场对重型车辆需求进一步扩大;还有,由于国家出台对生产销售排放仅能达到欧I标准商用车的禁令,一方面生产厂家要尽快清空欧I机库存,另一方面用户担心排放标准提高,车价上涨,要争抢这不多的货源,为此,供需双方合力,共同为欧I机的销售画上了皆大欢喜的句号。

    3、重型车新车型不断上市。
    2004年各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新的政策法规,抢占市场空间,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各自的新产品。一汽的奥威,东风的天度等新上市的产品,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中国重汽推出了HOWO系列重卡;福田欧曼推出了10×4系列载货车;红岩新品红岩新大康下线;北方奔驰应用空悬技术研发出了1724L商用重卡;陕西重汽更是对自己的德龙、奥龙系列车型进行了丰富提高,先后推出了6×2码头专用车和8×2、10×4系列多轴载货车。一系列重卡新品的问世无疑带动了重型车市场的升温。

    4、15顿以上的多轴车成为热销车型         
    仔细分析2004年市场中不同车型的表现,可以看出,除大马力牵引车继续受到追捧以外,过去热销的长货厢、大载重量的两轴车因受到政策限制,市场表现备受冷落,而15顿以上的多轴车却大受市场青睐。由于治理超载,市场迫切需要提高单车运量。2004年重型车增长的重点就自然集中在以斯太尔平台为主的15顿以上车型。以生产斯太尔平台为主的企业中,中国重汽、陕西重汽、福田欧曼几家销售量的暴涨对重型车的整体上扬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而一直以8~15顿的准重型产品打天下的一汽、东风,也在2004年开始大举向15顿以上市场进军。另外,从各主要重型车企业所推出的新产品也可以看出,这些产品无一不是15顿以上的大载重量重型车。

    5、国际重卡巨头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国内重型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一方面,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2004年,25家重型车企业生产销售数据显示,市场生产集约度愈来愈高,前7甲企业生产总量357020辆,市场集中度已达96.8%;销售总量359640辆,市场集中度高达96.99% 。而另一方面,中国庞大的物流用车需求,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重卡制造巨头的目光。MAN、雷诺、沃尔沃、依维柯、斯堪尼亚等企业或是合资,或是引进新品,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渗透。2004年 5月18日,陕西重汽与德国MAN公司签署了全面技术合作及重卡技术转让协议 ;2004年9月,雷诺宣布进军华南市场,并表示将在三年内抢占10%的市场份额;2004年12月,菲亚特向外界发布消息,该公司旗下的依维柯公司和上汽集团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双方确立了商用车领域长期伙伴关系;而斯堪尼亚集团今年已经悄无声息地陆续在中国设立了四个办事处,另外还委托了四家代理商和特约维修厂,共同在中国拓展业务。国际重卡巨头带着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进入中国市场,无疑加大了对国内企业的威胁。

    四、2004年重型车市场竞争格局
    近几年重型车市场竞争格局总的来说,是以“三大军团”为主导的群雄并起之势。2004年这种竞争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市场资源的整合程度进一步加剧。虽然还有一些企业进入重型车领域,但还不足以对整个行业格局产生影响。

    1、第一军团:由一汽、东风两家公司形成的第一集团军在2004年重型车领域的市场份额虽略有下滑,但仍达到了64.53%,其霸主地位暂时无人撼动。

    2、、第二军团:中国重汽、福田欧曼、陕西重汽、重庆红岩四家市场份额占到了30.98% 。除过重庆红岩外,其它三家在2004年中销量同比增长十分显著,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陕西重汽超过重庆红岩,牢牢占据第五的位置。

    3、第三军团:第三军团中河北长征、安徽华菱、中国一拖、四川银河为新进入重型车领域的企业。除过北方奔驰、湖北三环、南京春兰销量达到2500~5500辆外,其它企业销量均不足千辆。南京春兰、上海汇众、山西汽车、汉阳特种、成都新大地等众多企业销售同比甚至出现负增长。第三军团市场占有率共为4.49%,尚不足对第二军团构成威胁。

    五、2005年重型车市场需求预测
    2005年重型车市场影响需求的有利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1、2005年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国GDP增长速度虽将有所下降,不太可能超过2004年的9.5%,但仍会保持一个快速发展速度,重型车市场增长具有稳健的经济基础。

    2、虽然有固定资产投资降温造成的负面影响,但能源、交通等行业2005年仍将得到国家重点支持。2004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煤电油紧缺状况,在2005年还会持续。尽快打破运输瓶颈,将成为全国各地普遍采取的重要措施,这为重型车带来需求空间。

    3、2004年延续下来的政策,如治理超载超限行动等将在2005年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在2005年新执行的一些政策将促使重型车在整个载货车市场中的份额进一步扩大。如自2005年1月1日执行的《关于降低车辆通行费收费标准的意见》,对长期受高运输成本和低运价双重压力的重型车来说,绝对是一大利好消息。

    4、燃油税有望在2005年内推出,这将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顿位卡车的产销,推动重型车产销的增长。

    5、随着国际先进技术的不断进入以及国内重型车企业的发展壮大,低成本、大吨位、大功率、新技术和高档化的产品将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

    6、外贸方面,无论人民币升值与否,进出口总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港口市场重型车的需求依然看好。

    7、国防建设将对重型军车的需求不断增加。

    虽然2005年重型车市场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2005年国家将继续实行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不会太宽松,再加上国家对汽车污染排放的加强治理以及局部地区治理超载可能出现反弹等因素的影响,对2005年重型车的发展和增长只可以持谨慎乐观态度,不可以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1995~2004年重型车市场运行呈现出的特点,剔除不确定因素,预计2005年全国重型车市场总需求约为41万辆左右,增长率为10%左右,高于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率。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重型车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重型车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