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我国专用汽车发展综述汽车发展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稳定的政治与经济环境,广阔的市场和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使我国正成为世界先进技术与资本的重要汇聚地。与此同时,国外各大汽车巨头纷纷以合资合作、技贸合作、输出先进总成部件及管理经验等方式进入我国汽车工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公路建设及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专用汽车更是日新月异,市场逐年增长,并出现了专业化、多元化、重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专用汽车实现专业化生产更具现实意义  从生产角度讲,专业化促进规模化、规模化带动专业化正成为专用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专业化是一种相对能力,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如果企业某一方面比别人强,在这一方面无疑是绝对专业的;即使某一方面做得不比别人强,但相对自己所做的其他事情是比较好的,那么这也是一种专业化,即比较专业化。从经济学讲,专业化的实质是如何通过分工协作,追求规模经济效益,达到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从管理学讲,主要是如何应对客观环境的变化,运用市场细分的营销原理及集中一点的竞争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实现生产规模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专用汽车生产尤其如此。一个中小型企业生产太多品种弊大于利,因为投资和精力过于分散,难以打造拳头和优势产品;同样,一个市场容量很小的品种(如小于2 000辆)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厂家生产,同样也都较难形成规模效益,并导致不良竞争和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提高整体水平和维护用户的利益:所以,专用汽车更应推广专业化生产,这是其特点使然。1.品种多,批量小,开发周期短,非专业化生产更难成气候

   专用汽车作为生产资料,因各种用途需要,形成了上百种结构和数千个品种,需求量也是千差万别的。如厢式运输车、工程自卸车、半挂汽车列车等年需求量大(随着时问推移,有些品种应不再划归专用汽车),均超过数万辆,而大多数种类的需求量仅数百辆至数千辆不等,有的只有几十辆。c  许多专用汽车(如电视转播车等)的价格较其底盘提高了很多,而且用户越来越希望专用汽车交货期不断缩短,这促使许多企业不得不及时转换生产经营方式。

   为适应专用汽车品种多、批量小、开发周期短的生产特点,绝大多数专用汽车企业采取了以销定产的灵活供货方式,库存很少。多数企业采用了柔性化生产(一条生产线上可组装多个品种)、有的企业则采用了专业化生产(一条生产线只组装单个品种或少数近似品种)。有的企业只生产单一或少数近似品种,有的则生产许多品种(如10个以上)。多品种经营虽然可以多方位适应市场需求,增加生存适应能力,但由于产品线过宽不利于组织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至于多少辆算规模化生产,应视多种因素,如所占市场份额、市场总需求量、在本企业总产量中的比重等判定),而给生产、经营带来诸多不利;反之,将有利于实现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把有限的优势和精力集中投入到少数优势品种上去。

   我国大多数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散、乱、差”是业界公认的。一个品种有许许多多的企业生产(僧多粥少),以及一个企业又生产许许多多的品种(遍地开花),便形成了网格状布局。于是,众多企业一起蚕食那个本来很小的市场,看似都有饭吃,但市场份额大都提上不来,导致大多数企业生存不旺或频临倒闭。

   实践证明,企业保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最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壮大。如此成功的范例有很多,如国内的清障车行业老大广东粤海、工程建筑用车生产商安徽星马、冷藏保温车生产商郑州红宇和济南考格尔、高空作业车生产商杭州爱知、广播电视车辆生产商北电科林等,均成为了国内知名品牌。

   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专业化生产是其重要途径之一,先以单一品种销量带动品牌发展,然后稳步适量扩展其他品种;其次,通过有选择性的战略重组,合并“同类项”,实现优势互补,以较低成本实现产品结构调整。但多数企业由于受地方、行业及自身保守思想的禁锢,近年来实现战略重组的步子仍然很小。2.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客观上要求专业化生产    随着企业对新产品开发力度的加强,一些高新技术、高附加值装置在专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提高了专用汽车的技术含量及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专用汽车上装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在匹配设计和生产服务时都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准,然而因专用汽车人才相对匮乏,要大都实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例如,国内几十家和国外上百家混凝土搅拌车生产厂,所采用的减速机、液压泵、液压马达乃至搅拌片,均来自于少数国外的几个生产厂(德国、美国、日本等),即使整车匹配设计路线也是大同小异,难以造冼国内更多的冷藏车生产厂所采用的制冷系统也是来自于少数几个厂家(美国、日本、中国等);许多部件同质化现象严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仅靠简单拼装是难以长期生存与发展的。 

   专业化生产有利于专用汽车向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和高水平发展。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市场需求,专用汽车新品的开发速度会越来越快,营销手段也会越来越新颖,因此,柔性生产、异地设计、异地加工等生产手段便被许多企业所采用。

   面临的机遇仍大于挑战
   近一两年,专用汽车发展环境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如国家实施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5次宏观调控,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重要技术法规颁布实施,以城市、公路建设及重大建设工程为代表,市场环境有了新的变化,相关技术、生产及管理手段有了新的进展,国家、地方虽然可以继续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但企业发展将主要依靠自己。

   当前,专用汽车发展仍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如2004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的实施,国家7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为营造良好的专用汽车市场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汽车行业,特别是专用汽车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给少部分专用汽车带来了不利影响,但经过行业努力和合法途径使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除了资金、人才、市场、成本等方面外,伴随着新政策法规的实施,大部分专用汽车企业在产品升级、公告申报、战略布局等方面同样会遇到新的问题,这种状况在2005年会继续存在,并面临重新“洗牌”的巨大压力。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促进了对包括道路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专用汽车作为其重要的生产资料,需求量逐年增长,形势还是不错的。
   (1)“十Ti"’期间,国家明显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诸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及国内多条高速公路建设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启动,促进了对工程专用汽车及各类专用货车、半挂汽车列车的市场需求量的大幅度增长。

   (2H匕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建筑用车、市政用车、物流用车等专用汽车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平台。北京已决定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 800亿元资金(2003—2008年),重点建设142个项目,其中包括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运动场馆等。 

   (3)从2000年开始,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年在3 000亿元以上。其中,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作为投资重点,10年内要投资7 000亿元、修建公路35万km。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将加速适用型专用货车和道路养护车辆的发展。

   (4)我国城镇建设和城市生活服务设施需要大量专用汽车。根据我国城市建设规划,城市数量逐渐增加,规模逐渐扩大,功能逐渐增强,对用于建筑、环卫、环保、园林、电力、通信、金融以及各类商业运输方面的专用汽车将产生稳定的增长需求。 

   (5)能源、交通、国防、市政、医疗等各行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其中按需装备先进的专业运输车辆和作业车辆是最为重要的物质手段。比如油田建设需要大量的勘探车、钻井车、固井车等专用汽车,机场急需高质量的机场加油车、机场除雪车及货场专用运输车,矿山、大型水利工地需要大量矿用汽车、散装水泥车等,医疗卫生、国防等领域也都大量需要适用的专用汽车和特种车辆。

   (6)加入WTO后,我国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逐步取消,将引起农业产品结构的很大变化,农产品将逐步由粮农作物生产向加工农副产品过渡。我国的食品饮料业在价格和资源上有比较优势,这对我国制冷产品的市场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一种有利条件,这种形势有利于我国冷藏保温车的发展。 

   (7)2004年国家大力治理公路“超载超限”运输,加快了多轴运输车的发展;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对栏板式半挂车有诸多严格的限制,但对厢式、罐式、集装箱式等专用运输汽车却放宽了尺寸,目的在于促进专用汽车的发展。

   (8)从价格走向分析,加入WTO后,我国专用汽车市场逐渐走向国际化。国外优秀底盘和上装将更多地进入国内市场,从而促使其价格大幅下调,由此引起专用汽车成本下降,刺激市场对专用汽车的更多需求。加快产品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是行业面临的重要任务1,产品结构不合理    货车、客车专用化程度的提高会促进运输与作业效率、质量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在许多发达国家,从货车底盘基础上改装而来的专用汽车保有量约占载货车保有量的50%,如今已增至80%;而我国专用汽车保有量占载货车保有量目前低于25%。发达国家专用汽车品种已超过6 000个,产品结构也比较合理,重、中、轻的比例接近3:4:3,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与市场需求较为匹配。 

   我国专用汽车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末从苏联引进技术拼装了一些自卸车、消防车,到80年代中期才形成独立的专用汽车生产经营体系,后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目前已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种类仍相对较少,只有220多个类别,1 600来个品种,专用汽车占载货车的比例仅为22%,产品结构还不合理,技术与质量水平也良莠不齐。专用汽车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尚难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2.生产企业过散过多    2003年,我国《公告Ⅺ内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己达789家(应为原来的统计口径——编者),占全国汽车生产企业总数的85.5%。其中专业生产厢式车、罐式车、专用自卸车、特种结构车和专用半挂车的企业分别为489、253、249、162和173家。近年来,作为热点之一,公路建设迅速发展,促使许多企业纷纷开发相关车种,如以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和专用半挂车等为主的低、中附加值产品,或扩展系列,或增加产量,致使上述各类产品均有数百家企业生产,而且每年都有新的企业加入;但国内市场上使用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专用汽车产品,多数来自国内少数企业和国外企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大多数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的共同症状
  我国大多数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散、乱、差”是业界公认的。一个品种有许许多多的企业生产(僧多粥少),以及一个企业又生产许许多多的品种(遍地开花),便形成了网格状布局。于是,众多企业一起蚕食那个本来很小的市场,看似都有饭吃,但市场份额大都提上不来,导致大多数企业生存不旺或频临倒闭。 

   实践证明,企业保持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最有利于自身发展和壮大。如此成功的范例有很多,如国内的清障车行业老大广东粤海、工程建筑用车生产商安徽星马、冷藏保温车生产商郑州红宇和济南考格尔、高空作业车生产商杭州爱知、广播电视车辆生产商北电科林等,均成为了国内知名品牌。 

   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实现专业化生产是其重要途径之一,先以单一品种销量带动品牌发展,然后稳步适量扩展其他品种;其次,通过有选择性的战略重组,合并“同类项”,实现优势互补,以较低成本实现产品结构调整。但多数企业由于受地方、行业及自身保守思想的禁锢,近年来实现战略重组的步子仍然很小。2.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客观上要求专业化生产    随着企业对新产品开发力度的加强,一些高新技术、高附加值装置在专用汽车上得到了应用,提高了专用汽车的技术含量及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专用汽车上装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在匹配设计和生产服务时都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准,然而因专用汽车人才相对匮乏,要大都实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例如,国内几十家和国外上百家混凝土搅拌车生产厂,所采用的减速机、液压泵、液压马达乃至搅拌片,均来自于少数国外的几个生产厂(德国、美国、日本等),即使整车匹配设计路线也是大同小异,难以造冼国内更多的冷藏车生产厂所采用的制冷系统也是来自于少数几个厂家(美国、日本、中国等);许多部件同质化现象严重。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仅靠简单拼装是难以长期生存与发展的。 

   专业化生产有利于专用汽车向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和高水平发展。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市场需求,专用汽车新品的开发速度会越来越快,营销手段也会越来越新颖,因此,柔性生产、异地设计、异地加工等生产手段便被许多企业所采用。

面临的机遇仍大于挑战
    近一两年,专用汽车发展环境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如国家实施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5次宏观调控,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重要技术法规颁布实施,以城市、公路建设及重大建设工程为代表,市场环境有了新的变化,相关技术、生产及管理手段有了新的进展,国家、地方虽然可以继续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但企业发展将主要依靠自己。

    当前,专用汽车发展仍面临很多有利条件。如2004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标准的实施,国家7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为营造良好的专用汽车市场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汽车行业,特别是专用汽车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给少部分专用汽车带来了不利影响,但经过行业努力和合法途径使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除了资金、人才、市场、成本等方面外,伴随着新政策法规的实施,大部分专用汽车企业在产品升级、公告申报、战略布局等方面同样会遇到新的问题,这种状况在2005年会继续存在,并面临重新“洗牌”的巨大压力。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促进了对包括道路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专用汽车作为其重要的生产资料,需求量逐年增长,形势还是不错的。

    (1)“十Ti"’期间,国家明显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诸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及国内多条高速公路建设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启动,促进了对工程专用汽车及各类专用货车、半挂汽车列车的市场需求量的大幅度增长。
 
   (2H匕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建筑用车、市政用车、物流用车等专用汽车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平台。北京已决定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 800亿元资金(2003—2008年),重点建设142个项目,其中包括地铁、轻轨、高速公路、机场、运动场是:厂点分散,规模较小,开发能力较弱,设备工艺水平及生产效率落后,营销手段、服务理念和品牌意识落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企业发展后劲不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综合产能严重过剩,许多专用汽车产品不能生产(市场与能力);只有极少部分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达到了较高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专用汽车企业生产与研发绝大多数还处于一个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因此,加快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增加专用汽车品种,提高专用汽车质量和产量,进一步抢占国内外市场,是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3.行业需要规范和引导

    我国专用汽车企业分属多个行业和多级政府部门,是专用汽车企业的又一个重要特征,这给实施行业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专用汽车市场还很不规范,地方、行业保护主义依然存在;非法拼装和买卖产品合格证的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专用汽车市场秩序。专用汽车大部分用普通货车底盘改装,形成产业化的专用底盘还比较缺乏。

    为改变我国专用汽车的落后局面,加强行业协调发展,2002年9月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工业行业近期发展导向》指出:要提高专用汽车占载货汽车产量的比重以及重型专用汽车在专用汽车中的比重,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主要包括:适于高速公路运输的重型半挂牵引车和专用半挂车;城市环卫车,如道路清扫车、垃圾运输车、下水道疏通车、吸污泥车等;施工工程车,如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重型起重汽车及各种工程车等城市服务车,如云梯消防车、救护车等;机场专用车,如重型飞机加油车、机场扫雪车、除冰车等;油田、沙漠专用汽车;多功能道路养护车,抢险救护车等高等级公路管理用车;满足国防现代化要求的各种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防专用汽车等)。同时,以发展专用底盘和专用装置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高性能、高可靠性、系列化的能适合高速公路使用条件的专用汽车底盘。发展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专用装置。

    2004年6月发布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提出了有利于专用汽车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如其第1 7条规定:汽车生产企业(含专用汽车企业)不得买卖生产资格,破产的要取消公告资格;第47条规定:新成立的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注册资本不得低于2 000万元,要具备产品开发的能力和条件。这抬高了准入门槛,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专用汽车市场环境。

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我国专用汽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但近lO多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发展速度很快,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运输与作业装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信息,专用汽车总产量2000年为1 8.0l万辆(占载货汽车的22%);2001年达30.64万辆(占载货汽车的43.4%),增幅高达70.1%,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是自卸汽车、厢式汽车等;2002年增幅更大,生产35.52万辆,同比增长22.46%,增幅提高8.23百分点;2003年在遭遇“非典”严重影响的情况下,产量仍上升到38.98万辆,同比增长10.19%;2004年增幅又不会低于上年。预计,“十五”末及“十一五”期间专用汽车仍将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

    按照2001年国家发布的专用汽车“十五”规划目标,2005年专用汽车的品种将达到300个种类3 000个品种,重、中、轻的比例力争达到3:4:3,年均增速超过10%,年产量34万辆(占载货车产量的35%)。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还有待新的统计给予验证。  

    今后几年,我国对专用汽车的需求继续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一些主要专用汽车市场的发展态势是:
   (1)公路及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促使运输车辆向厢式化、重型化、专用化、多极化方向发展。能源紧缺和实施燃油税(尚未实施),会促进货车向大吨位、轻量化方向发展。 

   (2)目前使用的专用汽车多为厢式车、罐式车、半挂车、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及其他专用汽车,这些产品仍是今后需求最大的车种,但为了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设备成本,应多开发一车多能、工作可靠和自动化作业程度较高的专用汽车。 
 
   (3)发展集装箱运输是物流运输的一场革命,它可简化装卸作业,实现装卸机械化,实现多式联运,加快货物周转,保障运输安全。据有关方面分析,今后至2010年,我国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仍将以年均20%~30%的速度递增,因此,从事陆路转运的集装箱运输车仍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4)推广装卸作业机械化是物流运输系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部~2001—2010年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它包括发展集装箱装卸机械、成组运输装卸机械化托盘和叉车,采用与装载机配套作业的自卸车、随车起重设备、可升降装卸平台、可翻转与可升降式的栏板以及可传送液伏或粒状的气压或液压装置等。有关白装卸运输专用车辆所采用的上装主要有随车起重机、随车叉车、液压升降尾板、集装箱侧面吊、整体自装卸拉臂钩(系统)、地板辊道系统等。    

   (5)按照专用汽车“十五”规划的预测分析,我国专用汽车市场分布主要集中在2大板块:一是城市建设与服务;二是高等级公路运输与服务。此外,能源开发、国防建设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  

  2005年是落实“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专用汽车“十五”规划对部分专用汽车产品的年需求预测量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部分预测数字难免与实际运行数字有些差异——编者):多功能抢险车约1 500辆;4大类工程建设用车,散装水泥运输车2 000~2 500辆(由于“十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实际运行数字可能为4 000~5 000辆——编者),混凝士搅拌车2 500~3 000辆,混凝土泵车约300辆,大吨位重型自卸车5 000辆以上;环卫专用车约3万5 000辆,其中:垃圾运输车2 500辆,吸污车800~1 000辆,扫路车、洒水车约2 000辆;集装箱运输车6 500~7 000辆;邮政运输车约5 000辆;冷藏、保温车4 000~5 000辆;运钞车约5 000辆(实际运行可能为2 000~3 000辆一一编者);油田作业车1 800~2 300辆;高空作业车约800辆,起重汽车2 000~2 500辆;消防车2 000~3 000辆(编者补充),其中重型消防车400~500辆,举高消防车50辆;医疗用车2.5万~3万辆,其中救护车约4 000辆。
 
   2005年各大类专用汽车需求量为:厢式汽车8.5万辆,罐式汽车3.3万辆,仓栅式汽车0.2万辆,工程自卸车13.5万辆,专用自卸车0.6万辆,汽车列车4.8万辆,起重举升汽车1.35万辆,特种结构车1.7万辆,总计34.8万辆(实际运行会超过40万辆——编者)。企业应多方面采取措施谋求长远发展 

   专用汽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通过采取如下多种有效措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1)进一步加强专用汽车发展的战略研究,对专用汽车发展实施战略管理,谋求长远发展。要认真学习、掌握、利用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重点抓好技术创新、市场营销、人才、品牌等战略的确立和实施。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汽车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汽车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