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公民境内外旅游同比增幅分别约为13.8%和近7%,而采样数据表明,互联网财险境内和境外旅游险出单总量增幅为约10%和76%。下面进行旅游保险市场规模分析,一起来了解下吧。
中国旅游资源丰富,拥有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3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如五岳、西湖、历史文化名城等。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同比增长10.5%;出境旅游1.2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入境游客1.33亿人次,同比增长4.1%。
旅游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同比增长13.1%;国际旅游收入1137亿美元,同比增长7.8%。国家旅游数据中心测算: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1%,中国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10.2%。丰富的旅游资源,广阔的旅游市场,预示着旅游保险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对旅游保险市场规模分析,购买旅游险客户总体特征来看,《报告》显示,50后-80后游客投保人数占整个旅游意外险市场的73.9%。同时70后人群消费的旅游产品均价最高,比00后、10后、80后、90后均高出了一倍多。高龄人群30后、40后的消费均价也相对其他年龄段稍高。
虽然我国旅行险市场规模巨大,但中国旅游保险渗透率相对较低。与美国相比,美国旅游人均保费为46元,中国的保费则仅为1.8元人民币,不到美国的1/25。此外,中国游客主动购买保险的比率低于中国香港、日本,主要由于风险意识不强,大陆游客主动购买旅险的概率不到日本的1/4。
通过对旅游保险市场规模分析,中国在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截至2016年,以中国为客源地的出境旅游市场年规模已达1.35亿人次,其中,因私出境人数占比达95.1%(国家旅游局,2017;国家统计局,2017)。如果说2007年前中国出境旅游属于准大众旅游时代,经过十年的发展,当今的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大众化特征已经十分明显。
依据近年来的增长速度和发展趋势,我们预测未来三年(2018-2020)的出境旅游市场仍可保持每年3%-4%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以中国为客源地的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1.5-1.6亿人次。我们的预测与国家旅游局年度工作目标和“十三五”规划的市场指标相近,“十三五”规划目标显示,预计到2020年,以中国为客源地的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1.5亿人次左右。
纵观全球旅游保险,中国的渗透率的确偏低,美国作为一个发达旅游出境市场,他们对保险的意识,保险产品的购买比中国游客要高的多,因此也可看到国内市场有巨大潜力。潘皓波表示:“我们人均保费按照65元,今年预测旅行类保险保费达90亿,2020年大概125亿,当然如果人均保费在上升,单价保险从65元上到100元,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00亿。”以上便是旅游保险市场规模的所有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