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东北稻米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下)

    二、东北稻米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东北地区稻米生产和流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稻米贸易与国内外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对东北稻米流通的健康运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1.稻谷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稻米价格下调空间不大。随着国家对农民减负增收措施的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也呈现出一定幅度的增长,其中化肥、高效低污染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增长幅度较大。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挤施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东北各地政府部门对农用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这些补贴却难以全面落实,种子、化肥、农用柴油的价格仍居高位。同时,东北地区水稻灌溉水源缺乏,抽取地下水又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大了稻谷的生产成本,从而使稻米价格缺少了下调的空间。 

    2.运输瓶颈的制约,影响了稻米流通的效率和运输安全。前面提到,目前东北稻米南下,主要是通过铁路和水路两种运输方式。从运输速度来讲,铁路运输较为有利,也比较方便。但由于山海关、符离集等限制口的通过能力制约,铁路运力十分紧张,通常只能满足需要的35%。这不仅推高了销区的稻米价格,抑制了产区的价格,也严重影响了东北稻米流通的效率。水陆联运,也因为接卸装运环节设施不配套而无法顺利衔接,同样也阻滞了稻米物流效率的提高。加之目前东北稻米南下多采用包粮方式,经多次搬倒,损耗较大,同时也增大了包装物的开支。以黑龙江稻米南下为例,如果采取铁水联运方式到广东,流通费用要占销售成本的35%左右,撒漏损失为3%—5%。另外,包装运输粮食含杂量也大,有些甚至是麻绳、石子等恶性杂质,影响了粮食的运输安全。 

    3.市场运作不规范,导致了稻米无序流通现象的出现。随着粮食购销的放开,稻米经营主体也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这对促进市场竞争,活跃稻米流通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必须有交易规章和管理制度作保障,否则,就会出现违规运作和违法行为,使正常的交易秩序遭到破坏。从日前东北稻米流通看,多头组织稻米经营导致的稻米实体无序流动现象无法得到控制。由于参与稻米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增多,又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管理,各自为政的经营行为特别是稻米物流的多头组织严重浪费厂有限的物流资源。受“哪里赚钱就往哪里运”的利益驱动,许多粮食经营者片面追逐局部的、眼前的利益,倒买倒卖、过度投机和对流、迂回、重复装卸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商流多头、物流统筹”的运作规则已不起任何约束作用。 

    4.稻米精深加工能力较弱。当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并积极开展稻谷产后精深加工研究,稻米加工制品越来越多。我国包括东北地区在内以稻米为原料的加工新产品,大多是从日本引进技术而生产的,但却远落后于日本。美国目前正在开展稻米蛋白和功能性多孔淀粉以及米糠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研究,一旦投入批量生产,将有更多的功能保健食品、婴儿食品、药品和医药中间体系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由于我国稻米精深加工研究开发滞后,加工能力不强,容易使美国、日本等国的稻米深加工产品打入东北市场,冲击东北地区的稻米加工行业,这比直接出口稻米初级产品更具市场压力。 

    5.稻米品牌宣传和打造力度不够。过去有长期一段时间,由于客观上存在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消费需要增长,粮食商品实行严格的计划购销政策,粮食行业、企业的经营者对粮食品牌打造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片面强调粮食的特殊性,忽视了粮食商品与其他一般商品的共同属性。稻米经营也是这样。尽管我国长期被视为“水稻王国”,东北地区又号称“天下粮仓”,但品牌建设投入和宣传上做得远远不够。虽有190多亿公斤的产量、100多亿公斤的消费量和60-80亿公斤的外调量,但至今还没有一个人们熟知的著名品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北稻米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促进东北稻米贸易发展的举措建议 
    进一步搞好东北稻米生产和流通、促进东北地区稻米贸易的发展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要求我们统筹整合资源,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管理为手段的互动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稻米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使东北“天下粮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积极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东北稻米的产业化发展。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发展是提高东北稻米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东北地区政府部门应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规模为年产大米15-30万吨),特别是南下和出口型稻米加工开发龙头企业,对优质稻米实行产业化开发,形成东北优质稻发展的企业带动模式。扶持龙头企业要与扶持稻米南下和出口生产基地结合起来,根据消费需要组织稻米生产,实行订单生产,提高稻谷生产和稻米加工的组织化程度,把优质稻的生产、收购、储藏、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连接起来,形成东北地区有自动调控能力的稻米产业化经营模式。 

    2.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的精深加工和稻谷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东北地区应在米饭、米线等大米主食品的加工技术,速煮米、方便米饭、冷冻米饭、米饼等米制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的加工技术和留胚米、营养强化米、发芽糙米加丁技术等研究开发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并鼓励其优先发展。同时对利用大米及副产品制作米蛋门、米糠蛋白、脱脂米糠等食品原料以及米糠纤维素和米糠营养素等功能性产品技术研发方而给子高度重视,提高稻米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增强东北稻谷及其加工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3、加快东北稻米南下通道建设,提高稻米流通效率。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省是“十一五”期间稻谷的重要调出区,主要是调往南方主销区,因铁路货物运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东北稻米南下通道建设的重点就放在稻米经铁路运至大连,在大连港装船南运的水陆无缝连接项目建设上。建设内容包括:东北地区糙米加工基地建设、糙米运输机具设施配套和销区糙米接收粮库设施条件的改造和设备功能的提升等。同时,为了提高东北稻米流通效率特别是物流效率,解决稻米运输的高成本、高损耗和低效率问题,从流通环节上克服东北稻米运输的困难,需要对东北稻米物流设施进行必要的建设和改造,包括购置L18散粮专用火车、专用汽车和散粮装卸车设备,改造稻米中转库、储备库的散粮处理设施和铁路专用线等。 

    4、加强稻米流通管理,规范东北地区稻米流通秩序。这里强调的加强管理,是指通过采用反映商品流通规律、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加入WTO后国内外粮食市场运作要求的经济手段、行政措施、法律法规来约束粮食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稻米实体运动的过程。主要措施是:①规划和协调稻米的流向和稻谷收购、储存、加工的库、厂、站、点布局,从源头上为稻米物流的科学合理创造条件;②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则来约束稻米流通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监督稻米流通的运作过程,协调和处理所发生的稻米交易纠纷;③为稻米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和政策指导,使他们能够依据市场供求和运力等现实条件组织稻米流通活动,减少或避免经营中的风险和臼口性。 

    5、加强东北稻米的宣传和品牌的打造。东北水稻生产历史悠久,大米品质优良,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好评。要提高东北稻米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树立东北大米的良好形象,在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稻米质量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十分重要。地方政府和粮食主管部门、粮食企业应投入必要的资金,利用一切机会加强对东北大米的宣传,及时注册商标,尽快创立自己的产品品牌,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各级政府振兴地方经济和粮食企业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侯立军)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稻米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稻米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