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05年稻米市场变化差异分析

    2005年以来,国内稻米市场出现南北和粳籼、政策与市场等方面明显不同。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是北方强南方弱。2005年,国内北方稻米市场受产量不足、区域集中,收购加强、农民惜售,供不足需等因素影响下,价格一直保持坚挺上涨态势;特别是在新粮上市后已出现明显的收购竞争拉抬现象,收购价格达到高位,预计年后收购还将继续展开,收购市场竞争还会比较激烈。而南方地区特别是籼稻米产区早、中、晚稻收购基本结束,后期主要主渠道主要以轮换抛售和出库销售为主,其他主体则以边收购边加工边销售为主,收购趋弱,销售加强,购小于销,市场可能相对疲软。

    二、是粳稻强籼稻弱。从供需来看,粳稻米供给偏紧、需求增强,而籼稻米供给平衡有余,需求偏弱的态势;从价格来看,国内籼稻米基本上是一路下滑的态势,而粳稻米则呈一路上扬和高位坚挺;粳稻和中晚籼稻存量、消费量变化和产量情况决定了市场“粳强籼弱”格局的存在,其波动将随着相关库存、消费变化而变化。

    三、是稻谷强大米弱。
    2005年,稻强米弱表现非常明显,早稻收购开始后,稻谷价格得到政策提升上涨,而大米价格仍然在低位运行;北方粳稻上市后,收购价格持续小幅上涨,而大米价格涨幅较小。上年国内大米加工企业风险加大,许多个体加工厂因无利和亏损而停止加工。稻强米弱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受政策拉动,稻谷价格保持较高价位;另方面大米受市场供需调节,价格偏低。

    长期看,稻强米弱将继续延续,但可能有所变化,米价将逐步回升,谷价将有所回落,差价将逐步缩小。

    四、是政策强市场弱。
    表现在:一方面,“两减免、三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增强,促进粮食生产,增加供给,粮食生产并未真正按市场供需规律进行;二方面,国家首次在主产区相继启动早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格预案,稳定和提升了稻谷收购价格,对价格有较强支撑作用,而市场作用被忽视;三方面,国家在新粮上市期,停止储备粮的轮出抛售,提升了市场价格,对后市价格稳定也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四方面,上年的市场收购基本上以储备收购为主,政策性收购主导了市场,成为市场价格的支撑点,调控作用较强;五方面,经营性收购则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公平参与收购市场竞争。

    五、是产区强销区弱。
    一方面,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主产区稻米产量大,其产量占稻谷总量的60%以上,历年来农民售粮积极性高,商品量和调出量均占优势,而次产区和销区产量小,农民可供出售的余粮也少,商品率不高;二方面,国家在主产区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格预案,收购价格相对次主区和销区稳定,提升幅度大,农民售粮积极,购销市场活跃,而次产区和销区没有补贴、价格政策的支持,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影响农民售粮,同时也影响企业收购;三方面,产区供给充足,销区供需缺口较大,销区必须从主产区调入粮食进行平衡,促使产销区市场流通;四方面,东北产区粳稻米供应全国,供给少、消费范围广,运输成本大,供需矛盾突出,容易引发供需矛盾,而这一矛盾又主要以产区表现较强。

    六、是收购强销售弱。
    现今,我国稻米市场收购仍然受到政策的主导,而销售市场基本上以市场主导为主,因此在供需相对平衡的情况下,收购市场仍然强于销售市场。表现在:一方面,收购市场受生产政策和价格政策的支持,而销售市场完全由供求规律调节;二方面,稻谷收购价格相对较高,而大米价格相对较低,稻米价差明显缩小;三方面,收购市场主渠道入市积极,收购数量大,而销售市场主渠道不占主导地位,以其他主体为主;四方面,收购市场相对活跃,销售市场相对低迷。

    七、是供给强需求弱。
    这里所说的供强消弱,是指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而消费需求水平有所降低。总量看供给增强,需求减弱。一方面,近两年来国内稻谷产量大幅增长,而消费水平有所下降;二方面,稻米一年多季生产,新粮持续上市,加上增产,供给能力较强;三方面,品质结构发生变化,籼稻供给略余,在籼稻中,早稻过剩,中晚稻平衡;四方面,库存结构存在一些矛盾,上年高价位粮较多,早稻库存多,上年收购的新粮尚未能顺价销售;五方面,由于国家增储较多,前期停止储备粮抛售,后期轮换抛售压力日渐增大;六方面,目前稻米消费水平有所下降,市场购强销弱,整体购销稳中趋弱;总量需求平稳,收购进货需求趋弱,市场需求意愿偏淡;七方面,稻米消费途径单一,消费水平平稳略降,饲料需求继续下降;稻米供需总量基本平衡,品种矛盾有所突出,而地区矛盾有所缓和。但是品种表现不同,从粳稻米和优质米、糯米来看,仍然表现出需强供弱的态势。

    八、是下跌强上涨弱。
    国内供需状况决定市场的心态,市场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购销行为及价格,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因素。表现在:一方面,上两年收购的粮食,由于拉抬竞争,收购价位较高,一直不能顺价销售,至今仍有较大一部分存在库中,由此影响了2005年经营性企业入市收购,致使2005年早稻经营性收购不强,晚稻收购也因此受到影响;二方面,由于供给形势好转,需求走弱,市场低迷,价格走势平缓,经营加工企业入市谨慎,不敢大量收购,采取边收、少存、边加工、边销售的经营方式;三方面,市场对后市走向不确定,销售出货心理增强,采购进货心理走弱,购销行为平稳;四方面,由于有政策的支持,北方粳稻供不足需,市场对后市粳稻走势看好,但上涨空间有限,而对籼稻以稳中小幅波动为主流,总体而言大幅看涨心理基本不存在,看落心理略占主导。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稻米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稻米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