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基础化工行业专题研究:从节能到降碳:“碳排放双控”制度建设进行时

  1. 2025-03-05 22:20:48上传人:`E**il
  2. Aa
    分享到: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能耗双控”收官之年。本篇报告延续了我们双碳专题研究历篇报告内容,旨在讨论和收集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过度后,碳排放控制的制度和流程。依据截止到2025年2月已发布的政策文件,梳理关于“碳排放双控”,碳排放体系建设,碳排放的核算、核查,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配

  • 价格上涨》 2025-03-03
  • 2 《基础化工 -行业研究周报 :八部门联
  • 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
  • 动方案》,尿素、环氧氯丙烷、精氨酸
  • 价格上涨》 2025-02-24
  • 3 《基础化工 -行业研究周报 :欧盟可能
  • 考虑免除 80%的进口商的碳边境税,维
  • 生素、有机硅价格上涨》 2025-02-20
  • 行业走势图
  • 从节能到降碳:“碳排放双控”制度建设 进行时
  •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最后一年,也是“能耗双控”收官之年。本篇
  • 报告延续了我们双碳专题研究历篇报告内容,旨在讨论和收集由“能耗双
  • 控”向“碳排放双控”过度后,碳排放控制的制度和流程。依据截止到 2025
  • 年2月已发布的政策文件,梳理关于“碳排放双控”,碳排放体系建设,碳
  • 排放的核算、核查,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配合分配和清缴,碳足迹等政
  • 策内容和实施流程。我们认为, 2025年作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
  • 的重要收官之年,为迎接实现“ 2030年碳达峰”重要五年规划的“十五五
  • 规划”,更多的目光需要聚焦于碳排放制度建设中,更完善的制度体系有望
  • 在未来两年时间实现补充。
  • 从“十四五”迈入“十五五”,由“能耗”向“碳排”转变
  • 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通过,法规规定 “国家建立能
  • 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加快构建
  •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国务院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
  • 体系工作方案》 ,也明确“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 制,加
  • 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 。”而国务院 2021年印发的 《2030
  •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针对 2025年和2030年主要目标有明确变化: 《碳
  • 达峰行动方案》在关于“十五五”目标要求中,未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 进行要求,总目标是单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较 2005年下降65%以上,以
  • 及2030年前碳达峰。 各项国家政策文件均指向了由“十四五”向“十五五”
  • 的转变中,节能减排工作将有“能耗”向“碳排放”控制转变。
  • 碳排放制度建设进行时,《碳排放双控体系工作方案》明确了制度方向
  • 国务院2024年7月发布《加快构 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 ,根据
  • 《工作方案》要求,未来制度建设重点关注如下几方面: 1、碳排放总量和
  • 强度指标制定; 2、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包括双控指标评价、预算管理编制
  • 等);3、完善碳排放核算机制; 4、建立行业碳排放预警机制; 5、制定、
  • 健全重点行业、单位碳排放管理办法; 6、完善碳排放权交易、调控机制;
  • 7、从投资项目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完善制度; 8、建立碳足迹、碳
  • 标识等制度、标准。 我们认为,依照《工作方案》要求,未来各项碳排放
  • 政策有望 加快完善。
  • 各项制度 流程机制已建立,行业细则有望逐步补充
  • 正文中,我们根据国家近年来颁布的各项政策法规, 梳理了关于“碳排放双
  • 控”目标,碳排放体系建设,碳排放的核算、核查,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
  • 配合分配和清缴,碳足迹等 各个方面现有制度和流程,以上各个流程共同构
  • 成了我国碳排放控制体系。 我们认为,顶层框架建立完成后,未来各个行
  • 业有望加速行业细则的建立和补充。
  • 风险提示:企业政策执行不到位风险 ;行业标准建设时间和内容不确定性 ;
  • 试行政策细则补充和调整不确定性 。
  • 14%
  • 9%
  • 4%
  • 1%
  • 6%
  • 11%
  • 16%
  • 202 4-03 202 4-07 202 4-11 202 5-03
  • 基础化工 沪深300
  • 行业报告 | 行业专题研究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 内容目录
  • 1. 从“十四五”迈入“十五五”,由“能耗”向“碳排”转变
  • 1.1. 《国家能源法》开始实施,明确从“能耗”向“碳排”控制转变
  • 1.2. 各个省份发布条例,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
  • 2. “碳排放双控”制度依据和流程
  • 2.1. 碳排放双控指的是“总量”和“强度”的双控
  • 2.2. 碳排放双控体系构建需要哪些准备
  • 2.3.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如何控制
  • 2.3.1. 强度控制:
  • 2.3.2. 总量控制:
  • 2.4. 碳排放核算、核查机制的 建立
  • 2.4.1. 碳排放的核算机制建立
  • 2.4.2. 碳排放核算指南
  • 2.4.3. 碳排放核算流程
  • 2.4.4. 碳排放的核算边界确定
  • 2.4.5. 碳排放核算方法的确定
  • 2.4.6. 碳排放的核查机制建立
  • 2.5. 碳排放权交易
  • 2.5.1. 碳排放权交易方面, 2020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
  • 行》,2024年国务院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 2.5.2.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交易前流程
  • 2.5.3. 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架构
  • 2.5.3.1. CCER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
  • 2.6. 碳排放权分配和清缴
  • 2.6.1. 碳排放权分配
  • 2.6.2. 碳排放清缴
  • 2.7. 碳足迹:制度建设进行时, 2027年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 3. 风险提示
  • 3.1. 企业政策执行不到位风险
  • 3.2. 行业标准建设时间和内容不确定性
  • 3.3. 试行政策细则补充和调整不确定性
  • 图1: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和报告工作流程
  • 图2:发电设施的核算边界确认
  • 图3:《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基本框架
  • 图4: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架构
  • 图5: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流程
  • 表1:各省市绿色低碳转型条例 /方案
  • 表2: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较 2005年下降48.7%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E**il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关注 私信

报告咨询

  • 400-817-8000全国24小时服务
  • 010-5824-7071010-5824-7072北京热线 24小时服务
  • 059-2533-7135059-2533-7136福建热线 24小时服务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5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