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极致预期差下的龙头重估
- 2025-06-05 12:11:34上传人:迷途**了雾
-
Aa
小
中
大
永辉超市(601933)零售行业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过去零售行业竞争激烈,盈利不佳留给投资者零售业很难投资的固有印象,其背后根源于“入场费+联营制”传统模式带来的行业高度同质化问题,在渠道稀缺性不再,线上冲击到来的时代整个行业因此陷入泥潭。近两年中国已出现“以买手制为核心”的新型零售模式(胖东来/奥乐齐/Costco
- 一、引言:市场对零售行业和永辉超市存在预期差
- 二、零售行业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 2.1、线下渠道告别稀缺时代,传统模式陷入负向螺旋
- 2.2、线下消费占比仍达 70%,优质零售供给重要性凸显
- 2.3、新型商超模式不断涌现,重走欧美日集中度提升之路
- 三、永辉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 3.1、管理力量焕新,股权结 构更迭
- 3.1.1、股权:名创优品成为最大股东,牛奶公司和京东逐渐退出
- 3.1.2、管理层:新管理团队形成,内部外部力量平衡
- 3.2、商业模式重大转型,迈向精选型零售
- 3.2.1、人货场三方面均迎来深刻改变
- 3.2.2、永辉在调改中独具的竞争优势
- 3.3、改革进度跟踪,调改效果观察
- 3.3.1、调改后单 店模型得到明显改善
- 3.3.2、门店调改进度跟踪
- 四、站在此刻改革时点,永辉价值迎来重估
- 4.1、门店调改和关店进度预测
- 4.2、永辉超市盈利预测
- 4.2.1、调改店盈利释放空间和节奏预测
- 4.2.2、总收入及费用率预测
- 4.2.3、相对估值法
- 4.2.4、永辉超市未来成长路径展望
- 五、风险提示
- 图表1: 剔除出海贡献后,渠道商是日本过去 30年复合收益率最高的消费公司
- 图表2: 剔除出海贡献后,过去 30年渠道商为美国贡献了最多的消费牛股
- 图表3: 进场费部分类目及其含义
- 图表4: 联营制关键概念
- 图表5: 2015年后网上消费额迎来快速增长
- 图表6: 2015年后中国连锁超市门店数开始下滑(家)
- 图表7: 2017-2021年中国主要上市商超企业营收和利润表现不佳
- 图表8: 2018-2020年中国连锁超市百强坪效变化
- 图表9: 近两年中国线上消费占比提升速度显著放缓
- 图表10: 绝大多数消费品的消费场景仍主要在线下
- 图表11: 2021年中国代表性零售商与海外领先零售商指标对比
- 图表12: 中外零售商自有品牌销售占比( %)
- 图表13: 中国三种主要的线下商超新模式
- 图表14: 美国发展出了全国型和区域型两类零售商
- 图表15: 中国各地的零售商集中度远低于美国水平( %)
- 图表16: 美国和西欧折扣业态占比均超 10%
- 图表17: 中国线下折扣业态占比仅不到 0.5%
- 图表18: 永辉超市股权结构变化
- 图表19: 永辉超市现任管理团队姓名及职务
- 图表20: 永辉超市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及职位
- 图表21: 永辉调改门店的主要消费群体置换为年轻家庭
- 图表22: 年轻消费群体同传统消费群体的观念差别
- 图表23: 永辉调改门店年轻员工面孔明显增多
- 图表24: 2022年胖东来超市员工工资情况
- 图表25: 永辉部分调改店商品结构变化情况
- 图表26: 日本老龄化少子化时代人群饮食习惯变化( %)
- 图表27: 永辉超市调改店烘焙熟食区示意图
- 图表28: 永辉调改店的胖东来自有品牌专区
- 图表29: 永辉调改店多个品类均布局自有品牌商品
- 图表30: 超市选址时的关键考虑因素
- 图表31: 永辉超市调改店的卖场设计变化情况梳理
- 图表32: 生鲜在胖东来超市销售占比过半( %)
- 图表33: 永辉超市全国的主要仓储物流中心
- 图表34: 永辉超市如何铸就生鲜护城河
- 图表36: 永辉超市各省份门店总数 /已调改数 /计划调改数(家,截止 2025.06.03)
- 图表37: 截止2025.06.03永辉已成功调改 94家门店
- 图表38: 永辉公布的 2025年6月门店调改计划
- 图表39: 永辉超市近期关闭及转让门店清单
- 图表40: 永辉超市 2025&2026&2027年开关店和调改进度预测
- 图表41: 截止3月底的41家稳态调改店清单
- 图表42: 25Q1永辉41家稳态调改店利润贡献(万元)
- 图表43: 永辉超市调改门店盈利释放的情景假设模型(谨慎 &中观&乐观)
- 图表44: 永辉超市不同情景下的调改店利润率水平测算( %)
- 图表45: 不同情景下永辉超市调改店 2025-2027年各季度及年度盈利预测汇总
- 图表46: 当季释放利润的调改店数量新增节奏不断加快(家)
- 图表47: 当季调改店贡献的收入将迎来快速增长(亿元)
- 图表48: 永辉超市可比公司相对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