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的开放中,上海呈现出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让互联网新项目、新机构不断落地。新业务、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互联网的“新”机遇随之而来。面对千载难逢的机会,上海将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努力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全力打造“一网通办”平台,为各类企业在沪发展提供更优服务。
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提起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近日,阿里巴巴与上海市开展高规格战略合作,将以新零售推动上海打响“上海购物”品牌。腾讯公司也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依托腾讯华东总部落地,集聚更多创新资源,把更多新业务、新技术放到上海,为上海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同样“钟情”上海的,还有小米集团,其在上海布局金融科技、物联网和工业设计等,并希望更好参与上海发展人工智能、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进程,并为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和设计之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8月20日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7%;手机网民规模为7.88亿,占比达98.3%,这也意味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未来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城市管理之中,用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对于上海来说,随着互联网企业将新业务、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放在上海,可以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