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影响我国轿车消费因素分析

    一、我国轿车业现状分析 
    1994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2004年我国又颁布了新的产业政策——《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用政策来鼓励轿车消费,促进了轿车消费的增长。1997~2003年间,我国轿车消费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回顾近几年我国轿车市场的发展轨迹,1997年末各轿车厂家纷纷开始大规模、大幅度地降价,却未能激发市场的有效需求。1998~2001年,轿车业总体产销增幅不大,库存积压严重,市场启而不动。但从2002年开始,轿车的消费量稳固上升,终于在2003年迎来了轿车的春天,这两年,轿车的消费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从1997~2001年,我国轿车年消费量的增长率保持一个w的形状,从1997年的22.9%下降到2000年的6.95%,然后又上升到17.76%,总体保持较低的增长率。2002年开始,轿车年消费量的增长率大幅度提高,由56.45%上升到75.28%。    

    目前,我国轿车业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轿车的产销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明显放缓,库存增加,价格降低等情况。同时,由于轿车消费受到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国家消费政策、贷款购车政策和购车前后面临的额外费用以及原油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也致使部分消费者持币待购、产生了滞后消费的心理。分析2004年轿车市场,影响轿车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影响轿车消费因素    
    1.汽车价格因素    
    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上,影响轿车进人普通百姓家庭的关键因素是价格,过高的价格是短期内影响轿车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其原因不言而喻:中国是国民收入偏低的发展中国家,昂贵的价格必然制约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我国轿车业在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发展和同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合作中取得了快速发展,轿车也逐步进人更多的普通家庭。但是国产轿车价格仍然制约着轿车的消费。造成轿车价位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中国轿车业起步晚、规模小、产量低、成本高。汽车工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按国际水平,一个汽车企业年产量为20万辆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30万辆才具有竞争力,250万辆才不会有被吞并的危险。而中国轿车企业绝大多为数都没有达到年产量30万辆的经济规模,达不到经济规模必然导致成本加大。同时,部分零部件仍依赖于引进也是导致轿车高成本的重要原因。二是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企业一直处于产业政策的层层保护之中,国家制定的市场准人管制政策及一些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抑制性的消费政策等,造成了轿车定价的不合理,弱化了市场竞争。加之近几年轿车市场火爆,使我国轿车业处于一种高利润的状态中。国产轿车的高成本和高利润直接通过轿车的销售价格来体现,因而轿车的市场价格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进口轿车的高价格。进口汽车的市场零售价由四部分构成:基本价格、关税、其他税费、销售费用及利润。其中关税是以基本价格(到岸价)作为基数来计算的,假设汽车到岸价为10万元,加上消费税(约为5%)为10.5万元,加关税(约80%)为18.9万元,再加增值税(17%)为22.11万元,另加上运杂费用、经营管理费、选装件、销售利润等,零售价接近28万元。从计算中得知,消费者无端要多承担150%一180%的费用。这些额外的费用直接通过轿车的市场价格体现出来。  

    我国汽车产业在长达50年的贸易保护中,市场封闭、关税高、价外收费多,没有和国际市场接轨,进口车因各种壁垒而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价位上,使大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中国加入了WTO后,承诺关税和国外轿车进入的壁垒一定要降低,但是,到目前为止,进口轿车的价格仍然保持在高水平,阻碍了轿车消费的正常进行。    

    2.消费者的收入因素    
    我国大部分消费者收入不高也是影响轿车消费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全国范围看,有些地区并不具备轿车进入家庭的经济条件。同时,贫富比例的严重失衡,也阻碍了轿车进入普通家庭的步伐。    

    轿车作为一种新的耐用消费品进入我国居民的家庭,将遵循这样的规律:普及轿车的过程一一从先富起来的群体,到一般群体,再逐步扩散,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达到普及。所以,考察我国轿车市场的消费能力,不要立足于考虑我国每一个家庭的购买力,而是考虑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家庭的购买力。    

    收人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消费能力的差异,据国外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 000美元时,轿车进入中高收入家庭。2003年,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2 000美元,而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人均GDP则已达到3 000美元以上。所以,购买轿车的条件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形成,而且大大超过了轿车进人家庭的临界点。而在广大中西部地区,要达到这个临界点仍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3.轿车消费政策因素    
    轿车消费政策包括购买阶段的政策、保有阶段的政策和使用阶段的政策。随着私人购车比例的增加,轿车消费政策对轿车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据有关专家分析,1998年影响轿车市场的主要因素就是轿车消费政策。    

    我国目前购车方式主要还局限于用现款购车一种形式,国外常见的分期付款、专项贷款、购车储蓄等多种筹款和付款方式在中国尚未大范围实行,不能不说对轿车消费产生影响。    

    另外,我国轿车用户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除负担正常的消耗费用外,还要承担不少杂费,例如,购置附加费、车检费、人户费、保险费、年审费、养路费、交管费、过路费、民工建勤费及各种地方性模糊收费。目前,中国大约可以算是对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征收税费种类最多的国家,收费多、滥、重已是不争的事实。汽车产业政策中虽已明确表示“国家鼓励私人购买汽车”,但实际操作中宏观环境仍没有太大的松动,实行的仍是抑制政策。我国汽车消费政策确实应该调整,否则不仅要影响到未来的汽车市场,更重要的是将削弱甚至动摇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    

    4.消费者养车的压力因素    
    轿车消费税费种类繁多。价格以外的各种名目繁多的税费制约了汽车消费。我国很多地区在购买轿车阶段,各种价格外收费占据了买车费用的较大比重。我国有关汽车的各种税费的总收人竟高达l 500亿元,远远高于产业总利润。汽车税收和费用太乱、偏重、不合理,严重限制了汽车的普及。    

    汽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汽油作为使用轿车的必需品,其价格变化必然引起消费者的敏锐反应。轿车消费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汽油需求量的提高。而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涨,也必然引起我国市场汽油价格的提升,从而增加了轿车消费者的日常消费支出。汽油价格变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轿车的因素之一,据统计,汽油上涨平均给消费者每月增加100~300元的支出。目前,节油车型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一些油耗较大类型的轿车,在汽油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会逐渐走出消费者选购轿车的考虑范畴之列。  

    5.消费者心理预期因素  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是,根据消费者自身的见解和经验对目前轿车市场的状况作出分析,以此在自身面临轿车消费的时刻,在心理上作出自身认为合理的预测。针对轿车消费,消费者心理主要是指对轿车的价格和技术的预期。由于我国轿车业存在高利润,在轿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各生产厂商都以降价作为增加轿车销售量的手段。而消费者对轿车频繁的降价行为往往在心理上是从负面接受,对见不到底的车价,感到茫然。消费者心理的失衡,使准购车者一次次地暂时打消买车的念头,市场的潜在需求难于转化为现实的购买。   

    另外,加入了WTO后,进口轿车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将逐渐降低,所以,消费者更倾向于对那些高性能、低价格的进口轿车的期待,因此产生了等待的思想。两种心理预期都阻碍了轿车的消费。  ]

    三、启示与建议  
    1.不把价格战作为促销的惟一手段  
    目前,我国轿车业销售不畅、库存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使众多的生产厂商试图以降价作为解决消费需求的途径。然而,价格变动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同时也是一个短期现象。在加人世贸组织前后,厂家对车市的前景不太确定,开始了试探性的降价,从而拉开了价格战的大幕。但经过这段时间后,轿车,特别是配置不高的经济型轿车的利润空间已经被压缩了很多,降价的过程已经成为厂家挤压水分的过程。具体能够降到什么程度,市场定位将是其决定的因素。况且2004年以来,钢铁、橡胶、电力等多种原材料或生产因素涨价,也使轿车价格进入两难的境地,将汽车跌破成本价用来竞争显然是不行的。专家认为,价格战不是汽车竞争的终极目的,汽车业的竞争最终会转向服务。竞争的核心也应该是产品本身和服务,而不是价格。以产品技术、品质优势来替代降价促销,是轿车业最后的归宿。    

    2.扩大规模,树立品牌,提高服务水平   
    由于我国轿车产业发展较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轿车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竞争中暂时处于劣势是现实存在的。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制造厂商必须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其品牌力量和服务水平。 

    首先,作为一个有实力的轿车制造厂商,必须达到产业规模经济,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生产单位轿车的成本,使制造商的利润空间和降价空间加大。制造商的生产规模大,轿车的产量高,意味着社会上拥有该种品牌轿车的用户多,备品备件购置、车辆修理和维护保养就会比较方便,使客户容易认同这一品牌,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制造商的生产规模是影响其轿车产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其次,良好的轿车品牌和服务水平也是增强轿车消费的一个关键因素。品牌代表的是一个产品的信誉和消费者对它的信心。通过品牌的力量,消费者认为某个轿车制造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就比较放心,相信其有能力提供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完善的售后服务能从另一侧面刺激消费者的需求。  

    3.力口大改善轿车消费环境的力度  
    轿车消费的环境主要是指轿车消费中的制度、政策,市场环境的因素和轿车消费的金融环境因素。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系统,以便于展开资金融通。需要简化轿车消费中的管理制度和办理程序,为轿车消费提供良好渠道,并且要进一步降低管理费用和额外税费。要努力改善轿车消费中的一些基础建设的硬环境,例如道路、桥梁和城市交通等,以此来保证轿车消费的畅通。其次,要进一步激活轿车贷款消费,加强轿车消费中的金融融通,加强国有银行作为轿车消费市场的信贷主体作用。要加强银行与轿车经销商的关系,对银行的授信操作和控制成本加以完善,以降低其风险。国内大型轿车制造企业成立的轿车金融公司,要借鉴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成熟的操作经验和风险控制体系,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轿车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轿车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