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怎样认识低迷的车市——2004年轿车市场述评

  04年我国轿车市场,情况复杂,从数据看还有两位数增长,生产231.63万辆,增长12%;销售232.65万辆,增长15.2%。从走势看,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都感到有很大的困难。怎么评价,自然就有不同的看法,有说“车市低迷”;有说“车市并不低迷”。

  笔者以为,04年我国轿车市场是个低迷的市场、是个低迷的市态。本文就低迷的表现、低迷的原因、怎样认识低迷等方面,表明自己的认识,同时说说对05年车市的看法。

  一、市场低迷的表现
  1、局部地区私车额度的上升,不足于证明市场不低迷
  上海04年私车额度71573张,较03年多出18532张。上海是私车购买严控的城市,上海私人买车中,相当数量的低档车买主,无奈上周边江浙等地方的牌照,03年仅到嘉兴上牌的私车就由4000辆,上浙江牌照总数高达万余辆。04年上海与江浙的车管部门连手控制非沪籍而上海城区使用的上牌量。12月份是年底最后一次拍牌,投标人数是下半年最少的一次;况且有些已经拍到车牌的,至今未购车,为什么?等待车价回落。

  上海车市是否低迷,只要问上海的厂家和商家,他们的日子过得怎样?经销商的效益怎样?不难得出结论。

  2、相对于02和03年呈现为呈现为增幅大幅度滑落的低增长态势
  2004年轿车月度销量和增长率(单位:万辆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销量
15.5
18.5
18.5
22.0
17.8
16.7
17.0
17.0
19.4
17.9
20.3
22.7
增幅
(6.8)
76.8
59.0
38.2
18.8
4.8
3.7
2.2
1.4
3.2
3.7
7.1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04年第4季度几个月的销量上升,厂家带有明显向经销商压库的成分。如果将经销商那里的不合理库存去掉,让它返回生产厂,则可能呈现为增长的继续下滑,甚至是零增长。

  即便如此,自3月份起轿车销售的累计增长率还是下滑不止,3月/44.5、4月/42.8、5月/37.7、6月/31.6、7月/27.1、8月/23.7、9月/20.7、10月/18.8、11月/16.9、12月/15.2。

  难怪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惊呼:04年国家不确定因素实在较大,“谁也没料到04年下滑得这么严重”、“回落得实在大了些”。

  3、看不到低增长态势有结束的迹象累计增长的下滑,没有进入谷底,05年伊始厂家“轰炸式”降价,这种迷糊的态势持续的反映。结束低迷态势的时间表,谁也排不出。

  4、销售质量普遍不好
  几乎所有企业的轿车都是在降价、贴本和让利等综合促销措施之下,实现其销量的。今年物价总体呈上升趋势,惟独轿车频频降价。企业因钢铁、原材料等涨价,导致造车成本明显上升,而车价则连连滑落。利润下滑厉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04年前3季度整车制造企业利润下降7.9%,是6年来首次下降,11月份全行业的利润处于亏损边缘。整车制造企业11月份累计利润总额较03年同期下降21.7%,重点企业(集团)下降5%。

  经销商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甚至出现4S店的低价转卖。即便以现在的产销数据年,轿车在04年汽车中的份额分别为45.68%、45.88%,结束了连续10几年的提升势头。

  5、库存压力
  众所周知的原因,看不到真实的库存数据,但从几个渠道可推算,不合理库存的问题愈益严重,给新一年的经济运行造成极大的困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仅对70家品牌专卖店的统计显示,10月底库存30.7万辆,10月比9月增7%,比年初增60%,而11、12两个月厂家对商家转移库存的力度并没有减小。

  6、1/3的企业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
  销售表现为负增长或零增长的企业,占了1/3。这些企业中,有老牌企业,大的企业;也有新兴企业,小的企业。其中还有前2年的“黑马”企业。此类企业,几乎都采取减产、停产措施,调低目标值,修正了预期计划。

  鉴于04年前10个月市场销售形势不好,又感到无望回暖,国家统计局于9月中旬将282万辆产量调低到239万辆,减产43万辆;11月下旬,又提出239万辆也难于实现,只能继续调低产量。实际连239万辆也未达到。

  商家摇头的,很普遍,少销少亏,多销多亏。 3S店、4S店陷入困境的有之,缺乏信心转卖的有之。汽车有形市场中,筹建中有的流产,刚开业有的关张,已经开业的干脆退出。

  外国传媒《华尔街日报》说我国沪深两地上市汽车公司股价指数,自今年以来下跌44.35%。长安是今年入围中国最具竞争力上市公司20强之一,是车市类竞争力排行第1的,03年5月19.71元,04/2,18.79元,04/9,8元以内,04/12,5.45元。汽车股也成为低迷股市的组成部分,低迷的车市,参与了低迷的股市的合唱。

  二、市场低迷的原因
  04年我国轿车市场低迷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营销观念的滞后直接导致营销行为的薄弱”,“暴露出汽车营销根源性虚弱”,“行业中无措的人们在危机面前更愿意强调宏观政策和行业因素”。

  我国汽车营销观念至今还有落后之处,是个不争的事实,比如重生产、制造,轻研发、轻销售和服务。销售和服务中,重整车销售,轻配件供应、轻售后的一系列服务等。也不可否认,厂家和商家在车市低迷中的一些浮躁情绪和行为,对车市的进一步低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果是从严格意义上要求厂商逆向思维,认真多思考一些自身的问题,多找一些自身的薄弱环节,自然可取。问题在于低迷的诸多原因中,笔者不能苟同将所谓的观念落后,与政策性因素并列,更不同意将两者在天平上的位置,偏向所谓的观念落后。

  改革开放尤其是“入世”以来,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无论是合资的,还是国有的,民营的,都在借鉴国际上成熟的营销观念、理念,并付诸实践。丰田的“消费者第一,经销商第二,生产商第三”;大众灌输的“第一辆车是销售员销售出去的,第二、第三辆都是通过服务卖出去的”;通用的“销售顾问”,乃至其他厂家的“销售参谋”,“销售助理”、马自达的“管家式服务”等,在各自的合资企业,以及其他企业中,均有明显的反映。日前,奇瑞QQ的手自一体化车的DIY,即选装购置上实施个性化需求为主导的订单式产销模式。吉利高层领导曾提出,要造出像POLO那样品质的车而维持吉利那样的价格,吉利车在市场上就能站住脚跟。华晨金杯力邀请国际上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咨询师、美籍华人郑豫出任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销售公司总经理,总不能说这样的职业经理人理念落后吧。

  1、政策因素的重要作用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
  政策因素的重要作用,有正面的促进作用,比如,国家交通部和公安部等七部委强化治理“超载”、“超限”和“大吨小标”措施后,今年的重型卡车销售增长近五成,中型卡车一改历年的不景气状况。京、穗、蓉等大城市购买和使用环境宽松,私车市场近几年十分活跃。

  也有负面影响,如一些大中城市的微型客车、微型轿车得不到发展,主要与这一些地方的歧视性政策密切相关;二手车市场政策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置换业务的开展,影响了旧车和新车的销售。

  04年轿车市场的低迷,与宏观调控的影响,或者说受其间接影响是十分深重的,其表现一是宏观调控中投资项目的减少和投资额度的下降,减少了对中高档轿车、公商务用车的需求;二是宏观调控中的信贷控制和抑制,04年新增贷款2.2万亿,比年初目标低了4000亿,既影响了经销商的资金,又影响了私人购车用户,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私车购买者中,用信贷方式圆轿车梦的占30~35%,甚至更高,今年4月份后的比例锐减至5%,至今还不足10%。笔者曾走访过一些汽车经销商,其中一个小商家由于信贷被紧缩,原先很红火的微型车生意几乎趋于零;还有一家大经销商由于信贷被紧缩,今年少销各类汽车800多辆。由此推及全国因减少25%比例而影响几十万辆车的销售,就不足为怪。

  其实,原先的那个945亿坏帐的提法是个不实之词,汽车贷款余额,农行422亿,中行408亿,分别占银行业车贷的31%、30%,他们俩家都说自己的不良率只有2%。银监会政策法规部负责人也表示,汽车消费贷款不良比例3~5%,最多的10%。

  说市场低迷,同这次宏观调控密切相关,并非为销售不理想推脱责任。目的是反思,为什么在03年下半年已经出现的有些新车型“叫好难叫座”、部分车型的不合理库存激增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予以思考;为什么在03年末、以及04年1季度,我们许多汽车厂家对国家可能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可能采取的信贷紧缩措施,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而不能及时而有效地应对。

  2、包括新车型在内的各种车型车价的频降所起的负面作用不可低估
  企业和消费者搏弈中,都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厂家拼命实施CKD、SKD组装,短平快出新车,虽达不到规模,价格却是“高开”,想从用户身上争高利润;消费者呢,却要厂家车价与国际一步接轨,越低越好。为了现实销售,厂家牺牲未来利益,价格“朝令夕改”;用户求新和持币待购的心理却越来越强烈,他们幽默地说“耐心就是金钱”,致使陷入厂家越降价---消费者越等待的恶性循环境地。现在有的企业实施“降价补偿”,以挽救消费者信心。

  3、购车环境和用车环境的相对恶化
  贷款门槛提高、保险费率上升和油价持续上涨等购车环境和用车环境变差甚至恶化,关于抑制特大城市私人机动车过度使用城市道路资源等的渲染,使消费者难于确立牢固的购买信心。

  三、怎样认识低迷的市场
  要全面、历史和辨证地认识和评判市场的低迷、低迷的市场。

  1、市场运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是难免的
  轿车市场,新中国历史上出现3次汽车减产、1次微增长,与4次宏观调控均息息相关:

  1/、1980~1982,产量1980/5418---1981/3428---1982/4030;
  2/、1984~1986,产量1984/6010---1985/5207---1986/12297;
  3/、1988~1990,产量1988/36798---1989/28820---1990/42409。

  前3次都出现负增长。
  4/、1994~1998,产量(万辆)依次25.03---32.55---39.11---48.77---50.79。

  第4次的1994~1997,每年的增长虽仍维持在两位数的增长,但1998年的增长跌入了4.1%的低增长。

  2、低迷之时各企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轿车市场之所以还有个百分之十几的增长,靠3股力量的支撑:

  1/、北京现代为代表,它不仅超2003年的销量,而且实现了04年的预期目标,几乎攀越新的指标。北京现代03年5.21万辆, 04年预期目标13万辆,实际完成14.41万辆,增长176.4%,离攀越新的15万辆仅差5000辆。

  2/、广州本田为代表,广本03年11.7万辆,04年完成20.21万辆,增长72.6%。

  此外,长安铃木稳扎稳打,04年完成预期目标11万辆,增长10%。东风悦达起亚完成6.25万辆,增长34.9%。
3/、上海通用和吉利为代表, 他们超了03年销量,创历史新高。上海通用和吉利03年销量分别是20万辆和8万辆,04年25.21万辆和9.75万辆,前者增长12.5%,后者增长31.1%。他们要实现04年预期的目标销量,有点力不从心。

  3、绝大多数企业04年的预期目标带有非理性的成分
  03年第4季度的销售中,已带有一定的水分。再以02和03年的“井喷”和“爆发”行情为基础,特别是02年的“短缺”,使制定的04年销售指标带有惯性思维因素,而具更跃进的目标,带有不少非理性的成分。

  从04年年中起,多数中外企业老总、业界人士逐渐构成共识,如一汽集团竺延风说我国汽车“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增长是绝对的,增幅可维持在13~18%”,竺总是就汽车整体市场而言的;新任上汽集团股份公司总裁陈虹认为“要求汽车市场只好不坏,是不现实的”,“全世界的汽车市场都是起伏不定的”;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认为轿车20%的增长是正常的。他们认为汽车界要调整心态,既要有信心,又要保持冷静和理智,轿车市场增长的幅度可能还要回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能有一个13~18%的两位数增长,算是个不错的结局了。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轮值主席、大众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毕睿德在欧洲汽车工业协会驻北京代表处揭牌仪式那天说,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将降低到15%。

  4、过去2年中高增长情况下建立的一套市场管理模式和方法随之变化市场低迷之下,不少企业的市场管理模式和方法随之变化,多个企业营销体制的快速变化,其目的是加强市场反应速度。神龙公司对赛纳实施客车行业的“订单式”生产。体制“瘦身”,重组和优化雪铁龙销售网络,大区从20个减少到8个,总部管理部门从8个精简到5个。

  奇瑞合并商务代表处,由18个收缩到7个,上海商务代表处调整为华东区分销处,统管浙、苏、鲁、沪3省1市。

  有的减缓或减少网络建设速度、数量,东风悦达起亚04年计划建110家4S店,调整为100家。

  广州本田,03年打了扩能战,04年打赢价格战,05年将致力于网络和营销。他们在深圳、广州、上海、杭州及华东其它城市,已经或正在筹建广本经销商协会,组建广本经销商联盟。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的4S店去年140家,04年要发展到240家。他们将公司的网络部,分为销售业务部和销售支援部,以加强全国各地网络的建设和管理。

  普遍加强了厂家和经销商的二手车力量,上海通用的“别克诚新二手车”升格为“上海通用汽车诚新二手车”,将“3+1”的服务网点扩至250家,提高置换力度;上海大众与地方维修企业结合,在大城市市中心或边远小城市组建快修店。

  此外,发展同银行、金融企业的战略联盟,启动消费信贷。东风标致同中信、中银、招商三银行签约,允许起经销商开设透支帐户。

  四、对05年的预测
  预测很难,汽车市场的预测更难,有人说简直是个“哥德巴赫猜想”。难还是要预测。预测涉及许多方面,03年对04年的各种预测版本,有3点是共同的:

  1、04年4月国家实施宏观调,无论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影响,居然有如此之大,没有谁预测到。

  2、03年下半年起,新车型出现的“叫好不叫座、不叫好也不叫座”,对新一年有这怎样的影响,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预警。

  3、都认为04年会有激烈的竞争,轿车价格会有较大的下降、新车型会更多;但谁也没料到,频频降车价,屡屡推新车,消费者的持币待购却越来越甚,这一负面效应会有如此之大,谁也没预测到。

  现在要预测05年,存在同样的问题,一个是04年基数的问题,第2 个05年变数的存在,预测同样很困难,只能有一个大致的框架性判断。

  1、市场需求继续增长
  继续增长的依据:
  一是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既快又好地发展,这是轿车市场需求增长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所决定的。

  二是汽车市场需求规律,这是市场运行内在作用的结果,汽车市场研究成果显示,车价与人均GDP的比值即R值为2或3时,是轿车进入家庭的临界点,京、沪、穗,以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R值已超过了2或3。这样几组数据值得注意:1/、03年我国人均GDP1090美元,2004年继续增长,预计2010年人均GDP2000美元;2/、每年增加2000万城市人口;3/、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城市24个,其中21个在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三大增长地区,该地区集中着3亿人口;4/、个人资产超过10万美元的富裕阶层人口5000万。总之,居民收入变化对汽车需求的冲击弹性决定。

  2、增长幅度要低
  如果用伊顿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美国十大经济预测专家詹姆士.P.梅尔的观点,一个国家汽车市场要持续发展,增幅大约是该国GDP的1~1.5倍。05年我国GDP增长8.5%左右,是经济界、学术界的普遍看法。假定以这样的数据推测,那么轿车市场有12~15%的增长,算是很正常的。04年销售230万辆,连同10余万辆进口车。05年需求在270万辆左右,其中国产车260万辆左右,增长12%左右。

  3、市场形势依然严峻
  首先,来自库存信息的不对称,面对必须消化庞大的不合理库存的压力;

  第二,对于04年市场增长的大幅度下跌,厂商和政府部门认识上的不对称,厂商身感困难,政府有关部门认为无须多虑;

  第三,虽然企业的预期排产会谨慎许多,但总体产能很大,存在着潜在的上升冲动;

  第四,中级、尤其中高级、高级轿车的价格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东风标致307“可信赖的狮子”降价差价补偿举措,就是竞争激化的一个信号;

  第五,信贷,04年银行新增贷款2.2万亿,比年初目标低了4000亿。05年新增贷款增长定为15%,实际上可能会低一些;金融公司汽车信贷的发展,也有个市场培育的过程。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轿车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轿车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