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04年1~12月我国轿车市场分析及05年展望

  由于影响我国汽车市场的因素实在太多,特别是国家宏观经济及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影响更为深重,从而造成我国汽车市场长期处于波浪式增长的态势,每一个增长周期都要经历从波峰到波谷再到波峰的过程。2001年年底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汽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连续两年超高速增长,进入2004年,我国轿车市场开始显现出增长乏力的迹象,轿车需求急剧下降,企业及经销领域库存激增,价格战此起彼伏,消费者持币代购情绪严重,汽车厂家利润大幅减少,大批企业进入亏损的行列。

  一、2004年1~12月份轿车市场分析
  2004年12月份,全行业共生产轿车165341辆,同比下降17.36%,环比下降22.1%;1~12月累计生产2219583辆,同比增长10.8%。12月份销售轿车239671辆,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14%;1~12月累计销售2233105辆,同比增长13.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与前两年我国轿车市场的高速增长相比,2004年轿车市场的增速明显放缓,说明支撑我国轿车市场高速增长的动力已不复存在,到了进行调整的时候了。

    1、 2004年1~12月份产销变化趋势

  从上图可以看出,04年一季度借助03年高速增长的惯性,我国轿车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进入二季度,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银行信贷的紧缩、价格战的升级以及保险、燃油等的大幅涨价,造成汽车需求急剧下降,产销量大幅下滑,企业及流通领域库存激增。三季度,在巨大的库存压力下,各企业开始下调产量。四季度各企业开始向经销商大量转移库存,使得销量远远大于产量。

  具体来说,去年1月份由于正赶上元旦和春节,导致当月产销量都比较小。2月份,各厂家年初制定的雄心勃勃的产销计划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轿车产销量直线上升。3月份,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51.27%和54.48%,虽然小于03年同期产销102.5%和100%的增幅,但由于我国轿车产销基数已经十分庞大,绝对增长量远远大于03年同期的增长量,而此时库存问题开始显现,当月新增库存近2万辆。4月份,各厂家产量继续维持高位,但销量已处于下滑的趋势。5月份,轿车产销量开始大幅下滑,产销环比分别下降13%和19%。6月份产销量继续下滑,产销差距进一步加大,当月新增库存4.5万辆,整个上半年增加库存11.5万辆。在巨大的库存压力下,7月份开始各厂家开始大幅削减产量,到8月份时产销量已与03年同期基本持平,9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当月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1.8%和2.4%,1~9月累计产销同比增长率也下降到了17.7%和16.6%,远远低于03年同期的82.9%和65.7%。10月份产销量比9月份又分别下降15.6%和4.3%。11月份各厂家开始向经销商大量转移库存,轿车销量开始大幅上升,12月份销量再创历史新高,达231397辆,比当月产量高出46%,而从当时的市场反映来看,市场销售并不旺盛,说明销量中很大一部分根本没有卖到消费者手中,只不过从厂家库存变成了经销商的库存。

    2、2004年1~12月份产销情况

序号

生产厂家

产量

销量

市场占有率(%)

12月

同比增长(%)

1~12月累计

同比增长(%)

12月

同比增长

1~12月累计

同比增长(%)

04年1~12月

03年1~12月

同比增长(%)

1

一汽轿车

1783

-56.4

50048

4.1

4378

-10.7

50798

-1.0

2.3

2.6

-0.3

2

一汽大众

16637

-41.7

287211

-5.0

42039

-4.3

300118

0.7

13.4

15.1

-1.7

3

上海大众

18930

-47.8

346338

-14.5

39240

-11.8

354336

-10.5

20.1

15.9

-4.2

4

上海通用

11101

-51

218682

19.1

20381

20.1

222967

25.5

9.0

10.0

1.0

5

广州本田

20361

80.5

185727

91.3

24056

99.4

185587

91.3

4.9

8.3

3.4

6

天津一汽

13892

53.1

130475

24.85

17118

62.8

130306

14.6

5.8

5.8

0.0

7

天津丰田

6443

25.9

83347

68.3

4715

-8.1

77092

55.9

2.5

3.6

1.1

8

神龙汽车

5281

-23.75

88453

-14.4

11368

26.7

89129

-10.8

5.1

4.0

-1.1

9

长安铃木

9051

-6.7

107337

5.2

8673

8.2

110052

10.0

5.1

4.9

-0.3

10

长安福特

3002

89.5

50000

169.8

3274

24.5

47443

174.2

0.9

2.1

1.2

11

南亚

1260

-49

23875

-34.6

1667

-58.6

25658

-28.0

1.9

1.2

-0.7

12

东风日产

6541

-0.1

57532

-13.1

8274

44.7

52510

-19.4

3.3

2.3

-1.0

13

比亚迪

714

-57.6

17245

-14.1

656

-72.1

17900

-11.6

1.0

0.8

-0.2

14

奇瑞

6629

-46.2

79565

-12.8

7576

-44.8

86568

1.4

4.3

3.9

-0.4

15

东风悦达

3687

-26.8

59566

14.5

4468

13.5

59435

16.5

2.6

2.7

0.1

16

北京现代

18054

190.7

150128

172.4

15939

231.5

144090

176.4

2.6

6.5

3.9

17

云雀

0

----

130

-88.8

0

----

192

-82.0

0.0

0.1

-0.1

18

哈飞

2323

5.6

28700

-11.4

2464

-16.6

29950

-9.4

1.7

1.3

-0.4

19

昌河

1879

-57.5

26756

-33.2

2616

-42.8

27389

-28.9

2.0

1.2

-0.8

20

东南菱帅

183

-96.4

27938

-21.7

1483

-68.9

28693

-14.5

1.7

1.3

-0.4

21

一汽海马

4060

-21.6

53589

25.8

5529

17.5

53205

23.4

2.2

2.4

0.2

22

吉利集团

9348

-9.5

93285

20.0

9817

26.6

97470

31.1

3.8

4.4

0.6

23

华晨中华

1090

-39.0

13143

-51.4

366

-82.1

10986

-57.1

1.3

0.5

-0.8

24

华利/红塔

0

----

4802

0.0

421

-18.7

4836

2.1

0.2

0.2

0.0

25

江南奥拓

800

-20.7

19921

239.4

749

-23.9

10786

98.4

0.3

0.5

0.2

26

柳州五菱

1867

314.9

11169

2382.0

1868

777.0

10642

4896.0

0.0

0.5

0.5

27

跃进无锡

425

----

4621

----

536

----

4067

----

0.0

0.2

0.2

合计

165341

-17.36

2219583

10.8

239671

8.5

2233105

13.3

100

100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4年1~12月,一汽轿车由于红旗产销量的大幅下降基本抵消了马自达6的增长,使得一汽轿车的产销量基本与去年持平,市场份额下降。一汽大众、上海大众、神龙富康几年前在轿车市场还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但现在风光已不再,除一汽大众依靠年底向经销商大量转移库存使得销量有微弱的增长之外,其它两家的产销量双双出现了大幅的下降,市场份额大幅下降,上海大众利润总额与去年相比大幅下降,只有30多亿元,远远低于上海通用和广州本田,神龙富康全年亏损5.4亿元。上海通用和广州本田是去年轿车市场的最大赢家,不但产销量增幅均超过全行业平均值,而且利润总额也上升到全行业的前两名,市场份额同步扩大。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天津丰田作为进入轿车市场只有两年多的企业来势凶猛,对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富康等老牌劲旅发起强大的攻势,产销量大幅增长,而且这些企业后劲十足,将使我国轿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天津一汽、长安铃木、东风日产、奇瑞、哈飞、昌河、东南菱帅、华晨中华等企业在众多强有利的竞争对手的围攻下产销增幅均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市场份额同步下降。一汽海马、东风悦达作为国内非主流的轿车企业,产销量平稳增长,东风悦达的产品线迅速延伸,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集团,依靠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在汽车市场大幅下滑的趋势下,产销量大幅增长,产销量接近10万辆,市场份额增长0.6个百分点,成为民族汽车工业的坚决捍卫者。

    3、1~12月份各企业产销量对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2004年上海大众产销量与2003年相比出现了大幅的下降,但其仍然保住了行业第一的位置,只不过相对于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的优势进一步缩小,上海大众要想继续保持全行业第一的位置,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一汽大众除了捷达、奥迪A4的产销量与03年同期相比有小幅的增长之外,宝来、高尔夫、奥迪A6的产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行业第二的位置岌岌可危。上海通用5月份降价以后产销量迅速增长,但随着下半年价格战的更加猛烈,上海通用君威、凯越的价格优势丧失殆尽,产销量开始下降,好在上海通用产销基本平衡,没有库存压力,行业老三的位置基本稳定,而且上海通用的利润总额上升到了全行业第一。

  广州本田自6月份实现日产千台以来产能快速释放,产销量大幅提高,继7月份当月超越上海通用后,9月份当月产销又超过上海通用,主要得益于雅阁的热销以及两厢飞度的参战,雅阁更是获得了9月份单一车型销量冠军。目前,广本与前面的南北大众、上海通用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已迈进第一阵营的行列。

  由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组成的第一阵营在我国轿车市场占有主导地位,四家合计产销量占全行业总产销量的46.8%和47.6%。

  北京现代作为一家投产两年多的企业借助不断的降价和伊兰特的热销,现已坐上了全行业第五把交易。吉利、天津丰田、东风悦达、一汽海马、长安福特等企业的排名不断向前,而天津一汽、神龙富康、东风日产、一汽轿车、哈飞、昌河等企业的排名有所后退。

  前16家企业的产销量占全行业总产销量的91.73%和92.54%。

    4、1~12月份主要企业产销变化趋势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过去两年的高增长,04年各企业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产销计划,使得一季度各厂家的产量都比较高,3月份当月产量高达243444辆,但由于市场需求发生逆转,4月份开始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主流企业开始减产,5、6月份情况继续恶化,各个企业的库存压力剧增,除了广州本田、北京现代等少数市场表现良好的企业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外,其它大部分企业都开始大幅减产,而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年底。

  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我国轿车市场的走势基本呈现出一季度快速增长,二季度急转直下,三季度平稳运行、四季度大幅增长的态势。具体来说,一季度借助03年高增长的惯性继续高速增长;二季度,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进入实施阶段以及保险、燃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轿车需求大幅减少,4月份开始各企业销量持续下滑。由于销量的大幅下降,导致各库存大幅增长,于是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联合发动了国内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价格战,40多个产品集体价格跳水,之后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等企业积极跟进,其余大部分企业积极响应,从而爆发了更大规模的价格战,几乎所有的企业的所有产品都参与了进来。频繁、大规模的价格战不但没有使得销量上升,反而更加激起了消费者的持币待购情绪,使得销量继续下降,8月份到达谷底,9月份由于“十一”黄金周的到来,销量环比增长14.1%。11、12月份已到年底收官季节,为使全年有一个比较好的产销业绩并为来年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各厂家开始大量向经销商转移库存,尤以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为最。

  二、2005年轿车市场展望
  我国轿车市场在经历了02、03年的高速增长和04年的增长乏力之后,05年对于各轿车企业乃至整个轿车市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各轿车企业、行业主管部门以及汽车业内人士对今年的轿车市场格外关注,并形成了各种猜想和预测,但笔者认为,05年的轿车市场仍然不太乐观。

  首先,支撑轿车市场快速增长的条件还不具备。
    1、宏观调控还将继续。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为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安全、稳定的增长,从去年开始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根,抑制房地产、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投资热,虽然国家没有将汽车列为受控的范围,但由于汽车需求与宏观经济存在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导致全社会对汽车需求的大幅下降。展望05年,虽然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还处于巩固期,短期内不会完全放开,必将影响到汽车的消费。

    2、消费者消费信心低落。最近两年的价格战使得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信心丧失殆尽,往往是刚刚买了一辆车,过不了多久就降价,轻者损失数千,多者损失数万,消费者懊恼不已,以至现在不管厂家和经销商如何赔本大甩卖,消费者就是岿然不动,反而将手中的钱攥得更紧。消费者已经是伤心透顶,短期内不可能有所恢复,需要一个慢慢疗养的过程,更需要厂商和经销商做出诚信的行动,增加汽车市场的透明度,使消费者真正成为“上帝”,而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只有当消费者看清、看透汽车市场时,他们才会购买。

    3、汽车消费环境还没有得到好转。目前我国轿车市场还处于群雄混战时期,汽车企业、经销商、服务商还处于无序竞争阶段,很少注意品牌的培养,为了企业的生存,他们很少讲求诚信,坑蒙拐骗。以降价为例,虽然近年来轿车的价格有了大幅的下降,但买的没有卖的精,很多企业还在耍弄降价降质的手段,减少配置算是明面上的事情,而偷工减料、采用替代材料或减少工序等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很难识别的,只知道价格便宜了,对于汽车这种复杂的高速运转的产品,在安全上埋下了很大的后患,最终上当的还是消费者。另一方面,经销商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很少注意对整车厂品牌的培养,根本没有按照整车厂的保养、维修规程操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恨不得这些车辆多出故障才好,以便自己在维修保养上赚取黑心钱。

    4、燃油、保险价格居高不下。虽然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开始有所下降,但由于我国在价格调整上有所滞后,目前燃油的价格还保持在高位,但今年内国家肯定会下调燃油价格,以利用燃油价格下降的契机实施燃油税,但总体来说燃油的价格还将不断上涨。

    5、交通发展滞后。虽然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但道路的增长远远低于汽车的增长,就连高速公路也经常出现堵车、塞车的现象,特别是在去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由于车辆的集体上路,使得各种道路上基本上都塞满了车,驾车及乘车者抱怨不已。

    6、车辆乱收费和罚款严重。在我国,基本上只要是车辆能通过的道路就设有收费站,而且稍不留神还要被罚款,而且各个城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于进入本市或地区的外地车辆基本上是见一辆罚一辆,不论你如何小心它都能找出罚款的理由。

  第二,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回想本世纪以前,由于轿车企业和车型很少,再加上国家的行业保护,我国轿车市场基本上不存在竞争,各轿车企业在自己的天地里各自保持着高成本和高利润,轿车的价格比国外高出数倍。虽然过去两年我国轿车市场爆发了大规模的价格战,但由于缺少了主流企业的参与以及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使得轿车企业的利润不降反升,极大地降低了轿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随着三年保护期的结束,世界各大汽车巨头基本上完成了在中国的布局,即将进入真正的较量阶段,而对于目前国内的轿车市场来说,各企业产品的同质化比较严重,竞争的主要手段还是价格战,而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在进攻被人的同时也可能伤到自己。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将是我国轿车市场价格战最为激烈的一年,与过去两年相比将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主要是因为:

    1、目前我国中档以上车型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我国的原材料成本和劳动成本比国外低很多,在前两年竞争不太激烈的时期广本等主流企业的整车制造成本就比国外低20%以上,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和管理更加严格,整车的制造成本还会大幅降低,而且目前我国中档以上车型的价格与国外同档次车型相比还高出很多,使得整车的降价空间还有很大。

    2、由于需求的下降,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已在国内站稳脚跟的企业可能会为了保利润尽量躲避价格战,但北京现代、一汽丰田、东风悦达、长安福特等企业需要迅速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以便取得主动地位,而价格战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必将引发轿车市场更大规模的价格战,毕竟在目前群雄混战时期,市场要比利润更重要,保住了市场利润还可以赚回来,而丧失了市场意味着灭亡。

    3、由于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规模小、实力差、市场份额小的企业将面临生存的危机,这些企业就是临死也要做垂死的挣扎,而他们采取的唯一手段也就是大幅度降价,临死也要把市场搅混。

    4、去年11、12月份,整车厂家大量向经销商转移库存,使得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又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目前虽然距离春节已经很近,但销售高峰并没有真正到来,销售情况不容乐观,如果春节前不能使库存有所减少,春节后由于销量的下降库存压力将更加显现,经销商必定会不惜血本降价甩卖,价格战更加升级。

  第三、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即将拉开序幕。在世界各大汽车巨头大举进入我国合资建厂的同时,他们也将竞争的战场引向了我国,我国轿车市场已经显现出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特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在市场的竞争格局中,各大跨国公司在国内的合资厂占有绝对主导地位,他们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系列化的产品和国际竞争的丰富经验,在我国轿车市场占有70%以上的份额,而众多的国有和民营轿车企业只占有30%的份额,这些企业规模小、实力差、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抗御风险的能力极弱,而且这些企业还没有真正具备整车的开发能力,新产品主要依靠向国外购买或联合设计,部分企业只有走仿造、测绘的道路。

  由于竞争的加剧,从去年开始国外汽车巨头在我国的合资厂也被卷入了价格战的行列,各轿车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等企业利润大幅缩水,就连神龙富康都进入了亏损的行列,其它非主流企业更不在话下。随着今后竞争的进一步升级,规模小、实力差的非主流轿车企业单帮独斗不可能存活,最现实的做法就是寻求实力强的大集团作为靠山或几家联合应战,也可向细分市场发展,走专业化的道路,否则的话只有破产倒闭。

  第四、新车型热潮又起。我们大家不会忘记,2003年可谓是我国轿车市场的新品年,70多个轿车新产品大举上市,很多上市的新车型都要加价购买。进入2004年,由于市场需求的急剧减少,轿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各企业对未来市场的走势把握不准,不敢轻易将自己精心准备的新产品在这一时期上市,都在等待观望。为此,很多轿车企业推迟了新产品上市的步伐,一心一意的应付价格战,使得2004年新车型的数量远远小于03年,不过很多企业都推出了小改款。

  进入2005年,轿车市场仍不见起色,长期的价格战已使各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最关键的是降价的效果越来越小,降价对销量的拉动作用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各企业开始又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新车型上,以期利用新产品激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打破持币待购的僵持局面。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今年各企业新产的推出力度远远大于2004年,不下几十个车型,而且由于中档以下车型利润的大幅减少,今年上市的中高档以上车型比较多,中高档以上车型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价格战在所难免。

  第五、汽车市场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和低水平的竞争,使得我国轿车市场存在的很多问题暴露无遗,也使与汽车相关的行业的发展处于严重滞后的局面,轿车市场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一方面这是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调整与升级的需要,也是严重滞后的相关行业和汽车消费环境进行调整的需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的轿车市场不容乐观,特别是上半年增长将为个位数,下半年随着价格的大幅下降,汽车需求将有所增长,全年增幅不会超过15%。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轿车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轿车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