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文物不仅“能说”还要“会说”

  一年来,从四川三星堆的青铜纵目面具到江西景德镇的“无语菩萨”,从浙江良渚古城到河南殷墟遗址,民众在各类博物馆、文物遗存间轮番“打卡”。如何让文物更好“开口说话”,惠及大众?如何以文物遗存赋能文旅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3月7日中新网)

  让文物“开口说话”有多重要,顺着时间脉络捋一捋,其义自见。

  过去,文物都是“哑”的、是“僵”的——静静地躺在展厅内、展柜中,一动不动,任凭参观者打量、指点,甚至合照。至于文物姓甚名谁、前生今世,只有牌子上寥寥数字,你懂也好,不懂也罢,与它无关。有专业讲解员带着,给大家说道说道,那还好一点,如若不然,参观者走马观花绕了一圈,除了留下几句“这只鼎可真大”“这块玉用来做手镯不错”“破坛烂罐有啥看头”,啥都没带走。因此,早年博物馆就是冷宫,没有多少游客会把逛博物馆列入行程。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文物
  2. 机构、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文物行业标签

ME**&U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关注 私信

报告咨询

  • 400-817-8000全国24小时服务
  • 010-5824-7071010-5824-7072北京热线 24小时服务
  • 059-2533-7135059-2533-7136福建热线 24小时服务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5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