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3·15报道,安徽省阜阳市个别企业使用未经处理的、批发价仅3元/斤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3·15晚会揭露的食品品质安全问题,当地早已有所察觉。在2023年6月阜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50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当地大量预制菜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超过半数企业全年产值低于5000万,由于绝大多数预制菜产业企业不具备自建供应生产基地条件,产品品质安全难以保证。
新闻曝光后,15日晚,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情况通报》称,阜阳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已到现场核查处置。属地市场监管、公安等联合执法组已对涉事企业进行查封,对所有成品、半成品及原料等现场封存。涉事企业法定代表人已被公安机关传唤到位。后续依法依规严查严处情况,将及时向社会通报。
过去就有媒体揭露不良商家以次充好,将劣质槽头肉当五花肉售卖的乱象。俗话说,割肉不割槽头肉。槽头肉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肉,由于该部位含有大量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在日常生活中也被称为“淋巴肉”。《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规程(试行)》规定,对甲状腺,肾上腺以及病变淋巴结、病变组织需摘除、修割及做非食用处理或无害化处理,不得售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