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期,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沪市央国企上市公司已经在实践中形成新质生产力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提供其内生成长、不断升级的动力。2019年以来,沪市央国企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辐射引领产业链升级发展。Wind数据显示,沪市央国企上市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合计5776.62亿元,较2019年增长超73%,沪市央国企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占全沪市的比例超60%。沪市研发金额前20名上市公司中,有17家为央国企上市公司,其中15家研发支出超百亿元,研发领跑作用明显,彰显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气。
对于新质生产力,沪市央国企上市公司颇有感悟。中信重工董事长武汉琦表示,中信重工将依托智能矿山重型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基础技术、应用技术、开发技术三层次技术研究,联合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开展技术成果中试验证和产业转化,助力我国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