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春运临近,航空公司“锁座”行为引发广泛争议。据报道,众多旅客在购买机票后发现,值机选座时大片座位处于“锁定”状态,尤其是前排、安全出口、靠窗和靠过道等较为舒适的座位几乎无法选择,而航空公司对锁座的规则和比例并未给出明确说明。
“锁座”现象的出现,源自航空公司追求盈利的需求。最早由欧美低成本航空公司推行,通过将基础运输服务与选座服务分离,航司得以实现差异化定价和收入多元化。这种做法后来逐渐被传统航空公司采纳,目前已成为全球航空业普遍采用的收入管理手段,但实施程度和方式各不相同。随着航空业逐渐商业化,“锁座”的范围扩展至高需求的过道、靠窗座位等,成为航司获取增值收入的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上,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收费选座的行为虽较为普遍,但通常是以低票价作为基础的。反观一些国内航司的做法,“锁座”缺乏透明度,且规则模糊。正如一些网友批评的,这种做法制造人为的信息不对称,把本来理应包含在票价之内的基础服务变成了“优选”, 可能给老人或家庭出行等特殊需求群体带来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