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网讯,在2025年,冰雪装备制造行业作为冰雪经济的关键一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以及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目标的实现,我国冰雪装备制造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冰雪装备制造行业的升级转型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冰雪装备制造行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2023-2028年中国制造市场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评估报告》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在科技创新驱动下,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一种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摆脱了传统高耗能的发展模式,强调全要素创新。新质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具备先进专业技能,能推动技术革新;劳动资料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更加智能、高效、低碳、安全;劳动对象不仅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等物质形态,还涵盖数据、信息等非物质形态,且具有动态性和可反馈性。
(二)冰雪装备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冰雪装备制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创新驱动,通过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技术,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低端制造向高端智造的转变。同时,行业发展要注重协调性,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用协同推进,解决产业链薄弱和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绿色发展也是重要特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优化生产工艺、采用绿色材料,降低生产能耗与碳排放。此外,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同样关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引进技术弥补短板,打造国际品牌;建设智能化平台,实现数据开放共享,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冰雪装备制造行业的内在机理
(一)新质劳动者提供智力支撑
在冰雪装备制造行业的产业链中,新质劳动者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上游的研发设计环节,他们整合市场需求与前沿科技理念,运用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开发出高性能、符合人体工学的冰雪装备,如创新的滑雪手套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中游生产制造环节,新质劳动者借助智能化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实现资源的精准配置和节能降耗,推动绿色制造。下游营销服务环节,他们利用大数据分析定位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提升品牌形象和客户体验,推动品牌国际化发展。
(二)新质劳动资料提供动力源泉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冰雪装备制造行业信息化与个性化发展,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数据实时传输和个性化定制服务。先进制造技术促进智能化发展,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仿真模拟技术优化产品设计。新材料技术驱动绿色生产与产品性能提升,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的应用,使装备更轻便、耐用,提升了产品在极端环境中的适应性,契合绿色发展目标。
(三)新质劳动对象提供物质基础
新质劳动对象包含数据类和物质类等多种形态。在数据类劳动对象方面,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化运用,如智能教学鞋垫收集用户数据反馈改进产品,实现从设计到服务的全面升级。在原材料革新上,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应用解决了装备轻便性和高强度的难题,提升产品性能和适应性。创新设计理念将新材料与智能反馈系统结合,实现装备智能化和定制化,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相互协同,推动冰雪装备制造行业全产业链高效化、智能化和创新化发展。
三、新质生产力赋能下冰雪装备制造行业面临的困境
(一)高端创新复合型人才匮乏
冰雪装备制造行业对跨学科高端技术人才需求大,但现阶段新兴技术领域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流动性差。体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多侧重冰雪运动专业人才,对装备制造领域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不足。预计到 2025 年,冰雪体育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均存在大量人才缺口。同时,行业在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缺乏吸引力,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人才流失。此外,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体系和教材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实践平台建设滞后,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二)新技术效能较差
冰雪装备制造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存在差距,新技术普及率低,智能化升级受限。多数中小企业因资金有限、技术储备不足,难以引入高端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且技术投入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行业内智能化应用不均,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技术水平差距大,设备标准不统一、数据接口不兼容,企业间缺乏技术扩散和创新成果共享机制,制约了行业整体的智能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数据要素获取和利用水平不足
行业缺乏统一的数据资源平台,公共数据开放程度低,中小企业数据利用能力弱,难以获取高质量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和产品优化。同时,数据产权监管不足,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明确,阻碍数据流通与创新,引发隐私泄露和法律纠纷,数据收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影响企业与用户信任,削弱行业智能化发展潜力。
四、新质生产力赋能冰雪装备制造行业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高端人才培育
构建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体系,推动产学研协同合作。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高校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企业参与高校教学,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标准化教材,建设实践和研究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政府出台支持政策,企业提供良好的薪酬待遇和职业晋升机会,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加强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化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与资源共享,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设立补贴、提供贷款和税收优惠,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搭建技术共享平台,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引入成本。推动行业统一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明确设备选型、数据传输协议等标准,提升企业间协同效应和行业竞争力。加快核心技术试点与示范项目的推广应用,设立专项基金,在龙头企业或产业集群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并推广成功模式,对表现出色的企业给予奖励。
(三)构建数据开放与共享生态
冰雪装备制造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政府主导建设并提供资金支持,整合多方数据资源,制定统一标准,鼓励龙头企业开放数据,提升中小企业数据获取与利用能力。完善数据产权监管机制,明确数据产权,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实现数据追溯与确权,强化隐私保护,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推动数据市场化流通,建设数据交易市场,制定收益分配机制,促进跨行业协同合作,构建产业生态系统,提升数据资源配置效率。
综上所述,2025 年我国冰雪装备制造行业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既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新质生产力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强大动力,但行业目前存在高端人才匮乏、新技术应用不足和数据要素利用水平低等问题。通过提升高端人才培育、加强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化、构建数据开放与共享生态等实践路径,有望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冰雪装备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冰雪经济的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产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