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网讯,在全球“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水产品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和出口国,2002年以来水产品出口贸易额一直稳居世界首位,从2002年的46.9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230.31亿美元,增长近4倍。然而,渔业高能源消耗的增长模式使水产品贸易隐含碳常年处于顺差状态,这给我国水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在此形势下,深入研究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生产率,成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
一、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生产率指标构建
《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水产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为准确衡量水产品出口贸易中碳排放与经济产出的关系,需构建合理的指标。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生产率指标的构建,参考了相关对碳生产率的定义及学者的做法。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水产品出口贸易产生的增加值和隐含碳排放量。
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生产率公式为:ECP=EXCEXGDP,其中ECP表示该部门的出口隐含碳生产率,EXGDP表示该部门出口贸易产生的增加值,EXC代表该部门出口贸易所带来的隐含碳排放量。同时,考虑到水产品中的贝藻类具有碳汇减排功能,在隐含碳排放量中扣除其碳汇量,得到隐含碳净排放量NC,进而构建出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净生产率指标:ECPnet=NCEXGDP。这一系列指标的构建,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在研究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生产率时,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Kernel密度估计法用于分析隐含碳净生产率的演变特征。通过核密度函数,能直观反映变量的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本文运用高斯核函数估计其动态分布。
LMDI法,即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净生产率分解为能源生产效率、出口贸易依存度与出口增加值效应三个维度,以此研究其驱动因素,通过加法和乘法形式分别计算各因素的贡献值和贡献率。
数据来源方面,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取自特定时间段的中国投入产出表,CO2排放量参考相关指南和中国公布的参数,结合各种化石能源燃料消费数据加总所得。各能源相关参数选取特定资料中的数据,对于原煤相关参数则通过特定方法确定。水产品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研究的水产品涵盖多个HS编码章节。贝藻类碳汇能力核算系数参考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核算方法。
三、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生产率结果分析
(一)整体与结构分析
2007-2021年,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出口贸易额与其带来的增加值大幅增长,增加值从2007年的8865.23百万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20129.95百万美元,增长率高达127.07%。而隐含碳排放量整体呈波动减小趋势,从1021.17万吨减少到991.30万吨,降幅为2.93%。这使得隐含碳净生产率持续大幅增长,从2007年的0.087万美元/吨增长到2021年的0.204万美元/吨,增幅达到134.40%。不过,2019-2020年受疫情影响,相关指标出现波动,2021年又实现由负转正的增长。
从能源结构看,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主要由柴油、焦炭、煤炭等六种能源释放产生。其中,柴油、煤炭等五种能源CO2排放量上升,焦炭排放量逐年降低,煤炭和柴油是主要排放源。碳排放技术结构上,直接碳排放系数和完全碳排放系数均明显下降,但完全碳排放系数远高于直接碳排放系数,说明我国渔业节能减排在降低直接碳排放方面成效显著,但间接节能减排效果不佳。
(二)演变特征分析
时间演变上,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净生产率整体呈现“小幅降低-持续升高”的特征。2007-2011年变动较小,2012年有所降低,2013年后持续上升。
空间分布上,国别差异呈现“大幅缩小-持续扩大-基本收敛”的过程。不同国别流向的隐含碳净生产率存在差异,我国对韩国出口呈现“低贸易额-高隐含碳净生产率”,对美国和加拿大则是“高贸易额-低隐含碳净生产率”,这表明我国水产品出口结构有待优化。
(三)驱动因素分解
通过LMDI法分解发现,能源生产效率是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净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2007-2021年贡献值增长近六倍,贡献率达到3.721。出口贸易依存度对隐含碳净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其贡献值一直为负,贡献率小于1,且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出口增加值效应除2017年外贡献值为正,但驱动作用微弱。
四、提升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生产率的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为提升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生产率,可从多方面着手。
优化水产品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生产效率。重点关注汽油、煤油等能源,改良以其为动力源的渔业器械,同时积极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加大水产品贸易中间投入环节的环保力度。提升养殖、捕捞等环节的环保技术水平,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减少运输能耗和碳排放,推广环保包装材料,降低整个供应链的隐含碳排放。
调整水产品出口结构。增加对隐含碳净生产率较高国家的出口份额,如韩国,同时调整对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出口策略。水产品行业分析指出,加大对具有碳汇减排效应的贝藻类水产品的养殖与出口,发挥渔业碳汇功能。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渔业新发展格局。扩大水产品国内需求,以国内市场带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利用国内先进生产技术对出口生产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推动渔业及水产品贸易绿色、高效发展。
2025年,我国水产品行业在贸易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低碳转型与结构优化的重要任务。通过对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生产率的研究,明确了行业在能源结构、碳排放技术、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采取优化能源结构、加大环保力度、调整出口结构、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水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生产率,实现我国水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在全球市场中更具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