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网讯,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家具行业在2025年展现出诸多新趋势。一方面,消费者对家具的环保性、安全性和功能性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家具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家具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智能化家具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热点。在此背景下,团体标准作为家具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国内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家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现状分析
(一)家具行业团体的地域分布
《2022-2026年中国家具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指出,截至2022年8月底,全国共有96个与家具行业相关的社会团体,分布在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这些团体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及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中以“中”字头的团体数量最多,达到27个。在各省份中,广东省拥有最多的家具行业团体,共25个,其次是北京市(23个)、浙江省(9个)、江苏省(7个)、江西省(5个)、福建省(4个)、上海市(4个)和山东省(3个),这8个省市的团体数量占家具行业总团体数量的86.5%。这种分布不均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及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家具产业更为发达,对制定团体标准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二)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发布数量
截至2022年8月底,96个社会团体共发布了367项家具行业相关的团体标准。不同团体发布标准的数量差异较大,其中92.8%的团体发布标准数量在10项以下,仅有2个团体发布标准数量超过20项,分别是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67项)和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39项)。这表明,尽管家具行业团体数量较多,但大部分团体的活跃度较低,标准发布数量有限。除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和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外,其他团体的标准发布数量普遍较少,这也反映出家具行业团体在标准制定方面的整体能力有待提高。
(三)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覆盖范围
从社会团体标准的覆盖范围来看,市级范围的社会团体数量最多,达到49个,占总数的51.0%。覆盖全国范围和省级范围的社会团体数量相当,分别占21.9%和22.9%。而覆盖市级以下的社会团体仅有4个,占4.2%。这表明,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地域覆盖范围较为广泛,但以市级范围为主,这也与团体的地域分布情况相一致。市级范围的社会团体更贴近当地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家具产业的发展需求,但也可能导致标准的地域差异较大,不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和协调。
(四)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时间分布
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发布始于2016年9月,最早的团体标准为《办公椅》。自2016年3月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上线以来,家具团体标准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在2019年后逐渐趋于稳定增长。这表明,随着国家对团体标准的重视和支持,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然而,2022年的相关数据尚未完全统计,因此暂不纳入分析范围。
(五)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公开情况
根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要求,社会团体应公开其团体标准的名称、编号和主要技术内容等信息。经查询,96家社会团体均依法公开了团体标准的基本信息,但详细信息的公开率较低,仅有48.4%的家具行业团体标准全文公开。较低的公开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的专利技术,但也给团体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阻碍,不利于公众对标准的了解和监督。
(六)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类型分布
根据《中国家具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家具标准可分为八大类,包括家具领域通用基础标准、家具产品标准、家具原材料采购质量标准、家具五金及连接件标准、家具生产及销售管理标准、家具制造及售后服务标准、家具检测方法标准和家具质量安全认证标准。在367项团体标准中,家具产品标准占比最大,达到53.4%;其次是家具领域通用基础标准(18.0%)、家具制造及售后服务标准(9.0%)和家具生产及销售管理标准(8.2%)。家具原材料采购质量标准、家具质量安全认证标准和家具检测方法标准的比例相近,分别为3.5%、3.3%和3.0%;家具五金及连接件标准数量最少,仅占1.6%。这表明,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制定主要集中在产品标准和通用基础标准方面,而对于原材料、五金件、检测方法等其他方面的标准制定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七)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时间间隔
团体标准的发布时间和实施时间间隔情况显示,大部分团体标准的发布时间与实施时间间隔较短,集中在0天和1~30天之间。这表明团体标准在审批速度上具有优势,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国家对团体标准的管理较为宽松,不设行政许可,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这种机制有利于激发团体标准的活力,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以确保标准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家具行业团体标准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家具行业团体地域分布不均衡
家具行业团体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团体数量较少。这种分布不均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家具产业更为发达,对团体标准的需求也更为迫切。然而,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也在积极发展家具产业,贵州、重庆等省市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发布了家具相关标准,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但在团体数量较多的沿海地区,许多团体的发展仍不够成熟,发布标准数量较少,团体的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二)家具团体标准普遍影响力较小
尽管家具团体标准自2016年以来发布数量增长较快,但团体数量相对较少,且缺乏权威性的社会团体,团体的凝聚力不足。团体标准具有市场自主制定、快速反映需求的特点,但非政府主导的标准在获取社会认可度方面难度较大,且大多社会团体仅局限在市县,团体规模较小、影响力弱。当标准涉及企业多、相关方立场不一致时,达成“协商一致”的难度加大,难以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家具团体标准。
(三)家具团体标准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家具团体标准在制度管理和标准实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文本公开的家具团体标准数量较少,仅占总量的48.4%,公众难以获取大量团体标准的详细信息,不利于对标准的监督与改进。此外,家具团体规模小且分散,与行业标准相比,团体标准还未得到业内广泛的认可。部分家具团体对实施团体标准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且标准的监督与实施体制机制尚未完善,难以发挥标准的全部价值。
(四)家具团体标准的内容范围逐渐扩大
随着家具行业的不断发展,团体标准的内容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家具领域通用基础标准”和“家具产品标准”,到2017年首次提出“家具质量安全标准”,团体标准的关注对象从产品质量扩展到产品安全,对家具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然而,团体标准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对标准的制定仍在探索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提升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升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知名度
团体标准作为一种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虽然约束力相对较弱,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宣传普及,提高社会各界对团体标准的认知度。推动团体标准在招投标、合同履约等市场活动中的应用,打造团体标准品牌。同时,针对团体标准公开率低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对公开标准的团体给予资金补贴,促进家具团体标准的公开,提高社会对团体标准的认知度与认可度。
(二)完善家具团体标准的宣贯实施
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比,团体标准是自愿性的,供市场自愿选用。家具团体标准发布后,需要加强新标准的宣贯工作,明确标准文件中的重点技术内容,便于标准的后续理解和实施。建立团体标准试点工作,通过标准试点实践检验总结完善标准内容,促进试点家具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打造品牌优势,推动家具团体标准的进一步应用。此外,建立家具团体标准评价体系,通过团体在团体标准信息平台自我公开声明或第三方评价体系,增强优秀家具团体的信誉度和影响力,推动家具团体向优、向好发展。
(三)建立健全家具行业监督标准体制机制
探索建立社会团体内部监督和社会公众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家具行业标准监督机制。家具团体应进行内部审查,明确职责范围,提升制定团体标准的能力。依据家具团体发展规划调整标准内容,确保标准实时有效,发挥团体标准的最大效用。同时,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增强团体自律性,激励家具团体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提高标准的质量水平。
(四)加强家具行业团体中标准化人才培训
家具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加强家具团体标准化能力建设,培养专业标准化人才,带动家具行业在相关方向上的标准化建设。结合国际标准发展情况,掌握前沿信息技术,实现家具团体标准的编写制定、宣贯实施、建立试点等全过程动态管理,确保标准制定实施的每个关键环节都有明确的工作分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具行业团体标准呈现地域分布不均匀的现象,需扶持中西部地区家具行业团体标准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标准化人才培训进程,推动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靠拢。
四、总结
随着2025年家具行业的发展趋势,团体标准在规范市场秩序、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内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团体标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地域分布不均、影响力较小、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团体标准知名度、完善宣贯实施、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加强标准化人才培训等对策建议。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家具行业团体标准的健康发展,为家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