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网讯,危化品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连接着危化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消费两端,是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一环。然而,当前危化品物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行业在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深入了解危化品物流行业现状,探讨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对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展望 2025 年危化品物流行业趋势,也能为从业者提供前瞻性的指引。
一、危化品物流行业现状剖析
(一)危化品物流企业发展困境
《2024-2029年全球与中国物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我国危化品物流企业数量众多,约有 1.3 万家,但呈现出 “小、散、弱” 的特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66% 的企业车辆数量在 50 辆以下,100 辆以上的企业仅占 9%。从业人员方面,从事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人员达 162 万,其中驾驶人员 77.5 万人、押运员 79.7 万人、装卸管理员 5.5 万人 。区域分布上,山东、江苏等五省的从业人员数量居前列。不过,行业内驾驶员老龄化严重,且人员流失问题突出。此外,企业在安全标准、制度规范、管理落实以及车辆装备等方面参差不齐,低价竞争激烈,导致成本与效益反差增大。在数字化建设投入不足,高质量物流服务能力欠缺,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同时,行业效率低、成本高,缺乏全面的物流服务平台,使得货源需求和运力动态信息不透明。各地政府对危货运输的监管理念不同,企业在注册、日常监督和评审制度上差异较大,制约了物流一体化发展。在车辆、仓储设备的使用、保养和检验方面也缺乏统一标准,粗放低效的物流运作模式还造成了能源浪费。
(二)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隐患
我国危化品运输中,95% 以上属于异地运输,且绝大多数事故发生在装卸和道路运输环节。2021 年 1 - 10 月,危化品运输事故达 344 起,其中因自然、外部原因起火 47 起,运输过程中泄漏 77 起 。常压危险品罐车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全国保有量在 18 万辆以上,部分罐车存在 “大罐小标”、罐体结构和材料性能不达标、关键安全附件缺失等严重隐患。同时,还存在罐体使用不符合介质需求、跑冒滴漏、焊接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从 2017 年检测结果来看,在用罐车一次检验合格率仅 62%,新车检验合格率也只有 86.54% 。罐车制造环节存在违规生产,检验环节标准不统一、把关不严,使用环节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问题,管理环节各部门缺乏协同监管,这些都急需整顿。
(三)危化品仓储行业供需矛盾
我国危化品仓储目前仍以平仓和储罐为主,在疫情影响下,企业对危化品仓储的需求猛增,但现有的仓储能力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结构分布上看,危化品仓储集中在华东、华南等沿海、沿江地区,占比高达 70% 以上,且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和能源产地,地域集中分布特征明显。未来,危化品仓储需求及稳定性将持续增长,安全监管会继续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将不断深化,一体化联运比例快速增加,节能绿色环保低碳要求也会更高。相关政策也在推动提高危险化学品储罐等贮存设备的设计标准,并建立强制监测制度。
(四)危化品车辆清洗管理乱象
危化品罐车在装运介质转换和维修保养时必须进行清洗,但目前罐车清洗企业分布零散,资质不健全。全国仅有 68 家罐车罐体清洗企业,如湖南仅有一家岳阳市云溪区的卓远洗罐。清洗作业还存在标准不统一、流程不规范的问题。此前发生的山东滨州 “8.7” 危化品违法运输事故,就是因为运输罐车调换介质运输时未进行清洗转换,新介质与罐内残留原介质混合发生爆炸,造成 5 人死亡 。虽然相关行业组织制定了团体标准,但行业整体的清洗管理仍需进一步规范。
(五)危化品车辆专用停车场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危化品运输车辆缺乏专业停车场,导致车辆无规划停放,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例如,2019 年经常嘉高速公路昆山至吴江段澄湖服务区,停留休息的危化品运输车辆多达 4 万辆次 。危化品车辆与其他车辆、人流混合,成为移动的安全隐患源。而且,危化品运输车辆在服务区能否停放、具备哪些条件可停放、停放在何处安全、停放需要哪些配套设施设备以及停放后如何管理等问题,都缺乏具体建设标准。化工园区的专业停车场建设也不完善,部分危化品车辆甚至停放在公路边或居民区道路上,安全风险极高。
二、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应对策略
(一)完善法规与监管体系,强化信息化建设
危化品安全相关法规众多,但存在要求和标准不统一、部门工作协调不足的问题,安全监管部门还存在职能交叉和监管盲区。为建立长效安全机制,相关部门积极行动,2022 年 5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被列为预备审议项目,交通运输部也对相关规则和标志进行修订。同时,要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建立部门协同监管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畅通跨部门信息共享渠道,健全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惩戒机制,构建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此外,还需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促进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动态采集、检测预警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借助智能传感、电子标签、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治理能力。
(二)推动数据共享与供应链整合,提升服务质量
危化品物流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补足短板,促进市场从区域集中向跨区域整合转变,贯通危化品物流产业链。一方面,要提升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应提高精细化、定制化服务水平,增强区域内一站式服务能力。鼓励物流企业结成联盟,采用多式联运巩固客户,拓展发展空间。政府要引导货主选择高标准的物流商,协同管理危化品物流行业。同时,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供应链整合和数据共享,打通上下游企业数据,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此外,积极响应低碳减排政策,强化绿色物流理念。
(三)加强罐车治理,保障道路运输安全
为解决罐车存在的诸多问题,2021 年 4 月,四部委联合签发相关治理工作方案,致力于解决罐车检测机构检验规范性差、生产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低以及运输企业罐体不合理使用等问题。在明确罐体检验机构后,针对罐车检验缺乏国标或行业标准的情况,管理部门组织编制了相关团体标准,打造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查验罐检报告,后续还将与电子运单、运政等业务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道路安全隐患。
(四)规范停车场建设标准,提升整体安全性
多项政策文件都强调了加强危化品停车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危化品物流行业趋势分析指出,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安委会以及交通运输部等都提出要加强相关停车场建设,并将其纳入信息化监管平台。同时,相关行业标准也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停车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确保危化品车辆有安全的停放场所,降低安全风险,保障道路运输安全。
三、2025 年危化品物流行业趋势展望
展望 2025 年,危化品物流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 万亿。随着各项安全管理对策的逐步落实和行业规范的不断完善,行业 “小、散、弱” 的局面将得到改善,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明显。安全管理水平将大幅提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广泛应用于运输、仓储、车辆清洗等环节,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实现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新能源车辆在危化品运输中的占比提升,仓储设施更加节能环保。一体化联运模式将更加成熟,跨区域整合加速,形成更加高效、协同的危化品物流产业链。
危化品物流行业当前虽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对现状的深入剖析和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行业正朝着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2025 年的行业趋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业者应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共同推动危化品物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