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25年稀土行业现状分析:推动海外中重稀土资源开发

  报告网网讯,随着全球对稀土资源的战略重视不断提升,2025年我国稀土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数据显示,我国稀土企业集团整合历经多年演进,已从初期的“六大稀土集团”格局逐步优化为“两大稀土集团”主导,即北方稀土和中国稀土。这一整合不仅提升了我国稀土产业链的供应链稳定性,还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而,资源协同效应和技术创新增长效应尚未充分发挥,稀土产业链下游的高附加值环节仍待进一步拓展。本文深入剖析我国稀土企业集团整合的历程、机制、效应,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一、稀土企业集团整合的演进历程

  《2024-2029年中国稀土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我国稀土企业集团整合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思想萌芽期(1999—2010年)、加速推进期(2011—2014年)、初步形成期(2015—2020年)和深化转型期(2021年至今)。

  (一)思想萌芽期(1999—2010年)

  早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家便开始探索稀土企业集团整合之路。1999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组建中国稀有稀土金属集团公司的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拉开整合序幕。此后,虽有南方稀土、北方稀土等两大集团组建的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选定几家国有骨干企业对稀土资源进行整合,为后续整合奠定基础。

  (二)加速推进期(2011—2014年)

  随着“稀土问题”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稀土企业集团整合加速推进。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用1至2年时间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行业格局。此后,多项政策相继出台,推动稀土行业兼并重组,六大稀土集团组建方案陆续取得备案,标志着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产业链发展格局即将形成。

  (三)初步形成期(2015—2020年)

  在政策推动下,稀土企业集团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2015年至2020年期间,六大稀土集团相继组建完成并通过验收,初步形成以“六大稀土集团”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各大稀土集团深入开展兼并重组工作,有序整合全国稀土资源,并逐步向产业链中游环节延伸,推动产业链整合和延伸。

  (四)深化转型期(2021年至今)

  近年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稀土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2021年,中国稀土在赣州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稀土产业链主导格局由“六大稀土集团”演变为“四大稀土集团”。2024年起,离子型稀土指标全部下达至中国稀土,进一步强化了上游整合,形成了北方以北方稀土、南方以中国稀土为主导的“两大稀土集团”格局。

  二、稀土企业集团整合的理论机制

  稀土企业集团整合通过供应链稳定机制、资源协同机制和技术创新增长机制,赋能稀土产业链延伸。

  (一)供应链稳定机制

  稀土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的稳定性对产业链延伸至关重要。整合成少数大型稀土企业集团,有助于监管部门更精准地管控实际产能,为稀土总量控制指标的动态调整提供科学依据,降低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不平衡。大型稀土企业集团通过资源储备和合理调配,应对政策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风险,为产业链延伸提供可靠的供应链保障。

  (二)资源协同机制

  整合成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在资金储备、现金流水平、融资渠道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开展资本与技术密集型活动。通过将要素和产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生产、研发、配销等经营过程中的外部交易成本,扩大全产业链市场份额,推动高附加值产品的出新或提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

  (三)技术创新机制

  稀土企业集团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更有实力投入技术创新资金,承担技术创新风险。整合过程中,稀土企业集团不仅局限于上游企业,还可将中下游高科技企业纳入整合对象,综合利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资源和技术积累,强化开展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和产业链垂直创新的能力,提升技术攻关效率,为产业链延伸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创造条件。

  三、稀土企业集团整合的主要效应

  (一)供应链稳定效应

  稀土企业集团整合后,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配额进一步集中,增强了国家对稀土产业链上游产品的供应统筹管控能力。2016年至2024年,轻稀土开采配额从8.71万吨增至23.59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5.29%,但2024年增速明显放缓;中重稀土开采配额自2018年以来总体持平。整合后的两大稀土集团有效稳定了主要稀土产品价格波动,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资源协同效应

  北方稀土资源协同效应较好,外部交易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而中国稀土虽短期内外部交易成本有所下降,但近年来略有上升,尚未有效发挥资源协同效应。两大稀土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近年来中国稀土在推进整合工作中资产利用效率较弱,资源协同效应有待提升。

  (三)技术创新效应

  两大稀土集团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持续提升,但赋能稀土产业链下游的技术创新效应较弱。北方稀土的研发投入规模远高于中国稀土,但其研发投入强度已被中国稀土赶超。从专利公开数来看,两大稀土集团的专利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中国稀土近年有所回落,北方稀土则持续增长。然而,从专利技术构成来看,我国稀土专利技术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环节,下游高附加值环节的技术积累仍显不足。

  四、稀土企业集团整合的未来展望

  (一)推动海外中重稀土资源开发

  我国稀土产业链上游的轻稀土产品供应已实现自主可控,但中重稀土产品供应链稳定性仍需增强。在合理开发本土资源的基础上,依托资本运作和技术输出,推动稀土企业集团有序有效开发海外中重稀土资源,构建多元化的中重稀土资源供应体系。

  (二)提升资源协同效应

  稀土企业集团应精准识别协同点,有效整合有形资产、技术资源、客户资源等,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中国稀土应深化央企改革,建立强有力的整合治理架构,引入优质民营资本,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实现资源协同效应的最大化。

  (三)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

  稀土企业集团需通过技术赋能、规则重构、生态整合等路径,发挥产业链链主核心作用。技术端联合科研院所攻关产业链中下游关键技术;资源端构建资源三级体系,稳定全链供需波动;规则端主导推广稀土资源全生命周期ESG标准,建立健全交易体系;生态端引入关键专利技术,布局城市矿山,推动产业链全链价值跃迁。

  (四)引导技术攻关与并购整合

  稀土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国家应引导两大稀土企业集团与产业链下游龙头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或并购整合。北方稀土可瞄准稀土永磁电机、工业机器人等下游细分赛道,采用自主补链、并购整合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强产业链下游环节。中国稀土则可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下游企业实现强强联合,补齐产业链中游短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稀土企业集团。

  五、总结

  2025年,我国稀土行业在企业集团整合赋能下,正朝着产业链延伸和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稀土企业集团整合历经多年演进,通过供应链稳定机制、资源协同机制和技术创新增长机制,为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资源协同效应和技术创新增长效应尚未充分发挥,产业链下游的高附加值环节仍待拓展。未来,我国需进一步推动海外资源开发,提升资源协同效应,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并引导技术攻关与并购整合,以增强我国稀土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推动稀土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从资源供应商到产业链治理者的蜕变。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稀土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稀土行业标签

宇博产业研究院

宇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5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