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2007年的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普遍好于上年,增幅稳步攀升,多数企业盈利水
平显著。数据显示,去年前11月,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
总额同比分别比上年增长31.47%和64%,增速都比上年同比有所上升,特别
是利润总额,增速上升了20个百分点,大幅超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

  2007年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值同比
增长速度均达到32%以上,许多重要产品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年汽车销量达879
.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万辆。通过对比历史数
据,2007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大致为2003年的一倍,短短的4年间翻了一番。
预计2008年,国内经济仍能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汽车行业在本土需
求与出口增长的带动下,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行业景气虽会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仍
将继续处于相对高位。

  一、汽车行业总体运行状况

  (一)总体生产和销售情况

  2007年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值同比
增长速度均达到32%以上,许多重要产品实现了新的跨越。在汽车行业中,我国自
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其中燃料
电池汽车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
实现批量出口。目前我国已有百余种燃气汽车整车车型进入国家机动车新产品公告。

  虽然遇到高油价和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标准压力,但是在2007年产销规模增长
仍是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和现代
物流业的发展而加速。我国商用车增幅近年来第一次超过乘用车,而商用车中的重型
卡车(14吨以上)的生产增幅达到77%,销量增幅达到69%。

  (二)企业总体经营情况

  尽管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下降幅度更大,但与2006年许多汽车厂家增产
不增收的状况相比,2007年的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要好于上年,增幅稳步攀升
,多数企业盈利水平显著。数据显示,去年前11月,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累计实
现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比2006年增长31.47%和64%,增速都比
2006年同比有所上升,特别是利润总额,增速上升了20个百分点,大幅超越主
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

  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包括:需求快速增长,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均表现出色;
需求结构向高端演进,财富效应释放驱动中高端轿车快速增长,以中重卡为代表的商
用车高端产品需求增速更快;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导致出口快速增长,出口产品的利润
率水平要高于内销;国产化率提升改善成本结构。以国内制造和CKD的对比来看,
CKD大幅下降,汽车国产化率提高。2007年,国内制造汽车和CKD车辆分别
销售867万辆、12万辆,分别较上年增长26%、下降65%。国内制造乘用车
较上年增长28%,国内制造商用车较上年增长22%。同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
业比整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快速提高国产化率提供了条件。另外,汽车市场增长率
大大高于中国制造业的市场增长率,市场的扩大使单车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大大下
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汽车企业的效益。

  (三)影响汽车行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2008年,国家还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利好;2008
年的奥运会,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老百姓购车热情将进一步得到
释放;中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的高回报,反
过来也必将刺激汽车市场的发展。目前来看,以下几个因素将影响到汽车行业的运行。

  1.汽车制造业成本上升压力将有所减轻。由于钢材、石化、有色和橡胶等产品
价格的上涨,2007年汽车制造业的材料成本总体上升幅度为3%~4%。200
8年,钢材价格仍可能有15%左右的上涨,有色金属价格预计继续高位盘整。20
07年汽车用化工产品(如聚氨酯、有机硅、环氧树脂和改性塑料等)价格上涨并不
显著,2008年上述石化材料的产能将进一步扩张,预计产品价格大致可以维持稳
定。总体来看,2008年汽车制造业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将比2007年相对较小。

  2.汽车需求增长势头仍然强劲。目前国内汽车更新率已接近30%,每年有近
300万辆更新规模,汽车消费已成为普通家庭仅次于购房支出的主要消费内容。因
此,2008年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上升、消费趋热等有利条件下,需求仍有望继续
保持一定增长速度。一方面,国家鼓励生产节能、环保型汽车产业政策,将有效带动
以混合动力、新能源以及小排量、经济型轿车为主的市场需求。从国际乘用车市场发
展历史来看,一个国家乘用车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可通过观察R值(R值=加权平
均车价/人均GDP)来研判。当日值达到2~3时,乘用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
普及率迅速提高,市场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目前,中国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
地区的R值已经低于3,随着乘用车价格的下降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R值将快
速降低。国家信息中心预计,到2009年,中国的R值将达到3,将有越来越多的
家庭具备购车能力,这意味着轿车大量进入中国家庭的时点将是在2009年左右。
预计汽车业未来10年有望维持15%~20%的平稳增速。

  3.生产能力继续扩张。随着汽车行业兼并重组优质资产的注入,以及整体上市
进程的加快,全行业产能规模仍会不断扩大。并且,人民币的持续快速升值,对于目
前仍需大量进口汽车关键零部件、以进口组装为主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不仅抵
消了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压力,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为产能
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可能。另外,据统计,2008年国产及进口新车将达80余款
,在产能扩张、库存上升的同时,新车的大量上市,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并导致
价格竞争由中低档车型逐步向高档、中高档车型转移,从而拉动价格整体走低。

  4.油价高位运行,影响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成品油价格从2002年的2.5
元增长到目前的5元以上,价格翻了一番多。但因为过去几年的油价上涨均被经济增
长带来的消费者收入增长消化,过去几年油价上涨并没有对汽车需求造成明显抑制。
然而,当油价的增长积累到一定水平,当经济增长和收入难以消化掉油价上涨的影响
,特别是如果2008年实施燃油税,只要油价中含税30%,那么油价将提升到每
升7元以上。如果油价继续上涨,将很快突破每升10元。那时油价对需求的抑制作
用将显现,同时对汽车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将不可避免。汽车是烧油的机器,油价上涨
自然会增加燃油的使用费,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造成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资金
回笼慢,不利于汽车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同时,油价上涨也会增加企业的生产
成本,例如销售物流和采购物流成本的增加,如不加以控制,就会向上游原材料物流
(如零部件)延伸,使汽车产业链受到影响,形成不良循环。

  (四)行业景气现状及走势预测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2007年全国汽车产量达到904万
辆,增加了22.9%。2007年汽车行业景气程度高,具体表现在一批自主品牌
的汽车已经在逐步成长壮大,而且产量较快增加,出口也在较快增长。近来国内汽车
市场持续景气。目前国内经济出现过热迹象,通胀压力仍然存在,央行或将采用更加
紧缩的货币政策,对2008年汽车需求的增长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
,2008年国内经济仍能保持10%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汽车行业在本土需求与
出口增长的带动下仍能保持较快增长,行业景气虽会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仍将继续处
于相对高位。2008年,汽车销售增速在18%~20%之间。其中,乘用车销量
将达到750万辆、同比增长18%左右,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量将超过570
万辆、同比增长20%左右;商用车也将会平稳、低速增长,全年销量将超过270
万辆,同比增长速度接近10%。就具体车型而言,半挂牵引车销量仍会是全年增长
最快的车型,同比增长可能超过30%;其次将是SUV车型,同比增长速度可能会
超过28%。在毛利率稳定的情况下,费用率的下降将导致行业利润增长20%以上。

  二、行业内主要产品市场供求分析

  (一)各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从200万辆跃升至888万辆,连
续7年平均增速超20%,中国汽车产量已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
三位。2007年对汽车行业而言是个丰收之年,尽管2007年实际工作日比20
06年少了4天,但全年汽车产量累计888.25万辆,比2006年净增160
.27万辆,同比增长22.02%。从乘用车看,2007年乘用车产量为638
.11万辆,同比增长21.94%;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479.7
7万辆,同比增长23.99%;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22.47万辆,同
比增长15.42%;两驱SUV产量17.49万辆,同比增长49.25%;四
驱SUV产量18.51万辆,同比增长53.12%;交叉型乘用车产量99.8
6万辆,同比增长7.29%和7.62%。乘用车已经连续两年以100多万辆的
速度增长,乘用车在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从50%左右上升到了70%以上。商用车增
速快于乘用车是2007年汽车市场的最大特色,这是2002年以来少有的违背正
常私车普及规律的现象。2007年我国商用车产量为250.13万辆,同比增长
22.21%。其中最大的功臣应该归功于重卡。数据显示,2007年重卡累计生
产48.99万辆,同比增长61.36%。在经济景气的情况下,客车行业生产呈
现良好发展态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统计显示,2007年,客车产量达到36.26万辆
,同比增长20.61%。此外,客车行业内主导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华晨金杯以
6.64万辆的成绩在轻客高居榜首,再次蝉联整个客车行业的冠军,而大中型客车
的龙头宇通、金龙的行业领先优势也进一步扩大。由于受产品结构调整影响较大,中
卡的市场份额一度出现快速萎缩。2007年上半年,中卡凭借产品品质提升以及自
身特性,使销量实现回升,将市场份额稳定在11%,但从8月份开始直至年底,中
卡又呈现出同比逐月下降趋势。统计显示,2007年中卡共生产23.46万辆,
同比增长16.16%。从中卡细分市场看,处于10吨<总质量≤12吨区间的中
卡整车下滑明显;12吨<总质量≤14吨的中卡整车在下半年出现爆发式增长。据
统计,2007年轻卡共计生产112.32万辆,同比增长18.31%,微卡共
计生产30.97万辆,同比增长3.87%。

(二)各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2007年中国汽车销量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
增157.6万辆。通过对比历史数据,2007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大致为2003
年的一倍,短短的4年间翻了一番。近年来汽车市场增长的主力乘用车2003年经
历爆发式增长后,2004遭遇阶段性低谷增速显著下降,2005年底逐渐复苏以
来,市场增长趋向于稳定。2007年产销分别达到638.11万辆和629.7
5万辆,同比增长21.94%和21.68%,增幅较2006年有所减缓,但总
体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态势。2007年商用车产销形势呈良好表现,增幅高于前几
年,且呈现出自2005年以来继续稳步上升的特征,截至2007年底,商用车产
销250.13万辆和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1%和22.25%;
与2006年相比增幅提高6.96和8.02个百分点,且高于全行业增幅0.1
9个百分点和0.41个百分点。

  2007年轿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MPV需求保持总体稳定,SUV异军突起
。2007年,国内轿车需求的增速非常明显,全年销量达到472.66万辆,同
比增长23.46%。但是,小排量车型销量的大幅下降以及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持
续上升态势值得关注。2007年,小排量车型遭遇“滑铁卢”,排量小于1.3L
的车型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这部分车型共销售73.02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11.60%,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占有率下降了3.7%。乘坐舒适性,价格适
中的都市型SUV是2007年SUV市场最大的赢家,主导地位十分突出。重货成
显著亮点,客车全面增长。

  截至2007年底,重型货车(总质量>14吨)共销售9.31万辆,同比增
长69%。与上年相比,重型货车主要品种均呈现明显增长,其中26吨及以上品种
销量同比增幅更为迅猛。2007年,重型货车非完整车辆(重型货车底盘)共销售
21.66万辆,同比增长35.76%。客车(包含底盘)销售量为36.04万
辆,同比增长21.57%。此外,客车主要品种市场表现也较为活跃,行业内主导
企业实力进一步提升。在客车主要品种中,与2006年同期相比,大、中和轻型客
车品种市场需求增长均较为明显,其中轻型客车市场表现更为突出。截至2007年
底,大型客车销售5.13万辆,同比增长17.12%,比2006年同期净增0
.75万辆;中型客车销售7.15万辆,同比增长9.48%,比2006年同期
净增0.62万辆;轻型客车销售23.76万辆,同比增长26.83%,比20
06年同期净增5.03万辆。

  (三)各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2007年,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值为668.78亿美元。其中,进口
总值25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45%;出口总值408.96亿美元,
同比增长45.31%。

  1.进口情况分析。2007年汽车累计进口量达到31.29万辆,同比增长
37.9%,与上年同期相比,进口量净增8.62万辆;累计进口金额达到106
.80亿美元,同比增长41.40%,与上年同期相比,进口金额净增31.27
亿美元,占全部汽车商品进口总额的41%。2007年,从轿车主要进口国家来看
,从德国进口车市场占有率依旧稳居第一,达到6.38万辆,占轿车进口总量的4
6%;从日本和美国进口车分列二、三位,分别进口2.97万辆和1.80万辆,
与上年同期相比,从美国进口车不但数量明显增加且市场占有率也有所提升。在越野
车主要进口国家中,来自日本的进口车占有率仍然最高,共进口6.68万辆,占越
野车进口总量的47%;来自韩国和美国进口车继续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分别进口2
.87万辆和1.57万辆。2007年,上述三国共进口11.12万辆,占越野
车进口总量的78%。

  2.出口情况分析。2007年,汽车出口总体延续了上年高速增长势头,其中
出口量超过60万辆,达到61.27万辆,同比增长78.95%;出口金额超过
70亿美元,达到7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出口量及出口金额再创历
史新高。在统计的十大类主要汽车出口品种中,除汽车底盘、其他载人机动车、未列
名载人机动车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品种均呈快速增长。其中载货车出口总量
依旧名列第一,共出口24.77万辆,同比增长59.28%;轿车表现同样出色
。2007年,轿车累计出口18.86万辆,同比增长1倍多。客车和越野车出口
也继续保持迅猛增长,分别出口8.51万辆和2.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
倍和2.2倍。

  (四)各主要产品价格走势

  据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2007年12月份全国汽车市场价格降幅较前期
有所加深,国产汽车价格比上月下降0.89%,降幅比上月加深0.59个百分点
,比2007年初价格下降4.73%,其中乘用车与商用车价格较前期均有较大幅
度下降。

  1.乘用车价格以降为主。乘用车价格持续走低,并呈现加速下降走势。200
7年12月,乘用车价格环比降幅由上月的0.36%加大到0.90%,比200
7年年初价格下降5.63%。其中,基本型、微型客车价格分别比上月下降1.0
6%和3.46%,比2007年年初价格分别下降4.68%和3.26%。运动
型乘用车价格经过连续两个月快速下降环比略升0.19%,仍比2007年年初价
格下降6.99%。

  2.商用车价格整体下降。2007年12月,商用车价格比上月下降0.80
%,降幅加深近0.6个百分点,比年初价格下降3.14%。其中,客车价格下降
0.82%,比2007年年初价格下降5.17%。轻型、大型客车价格环比降幅
,分别为0.64%和0.85%。载货汽车受中型载货汽车价格大幅下降带动,环
比下降0.78%,比2007年年初略涨0.50%。不同车型中,中型载货汽车
价格比上月下降4.52%,轻型、重型载货汽车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4.63%和
0.18%。

  3.进口汽车价格重回升势。2007年12月,进口汽车价格由降转升,月环
比由上月下降0.34%转为上涨0.78%,比2007年年初价格上升0.59
%。其中,进口轿车价格连续4个月小幅走高,环比略升0.07%,比2007年
年初价格上涨2.43%;进口越野车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环比由上月下降0.
92%转为上涨1.76%,比2007年年初价格下降1.83%。

  三、2007年汽车重点企业利润完成情况较好

  据2007年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显示,汽
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利润、利税总额保持强劲增势
,整体盈利水平显著。

  (一)产出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7年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99
8.86亿元,同比增长31.85%,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水平
(18.50%)13.35个百分点,增长额为482.91亿元,增幅比1~1
0月回落0.79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582.99亿元,同比增长2
8.67%,增长额为1912.24亿元,增幅比1~10月回落0.48个百分
点;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8396.95亿元,同比增长29.93%,增幅比1
~10月回落0.62个百分点。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产销率
为97.83%,同比提高0.95个百分点,产销衔接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二)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2007年以来,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始终保持较快增长,
自二季度以来累计增长率保持在26.11%~28.62%之间。1~11月汽车
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57.54亿元,同比增长27.
12%。按此增速,2007年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超
过10000亿元。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具体情况看,在16家重点企业(集团)
中有14家企业(集团)1~11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上年同期水平,多数企业
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其中:重汽集团、东南公司和广州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继续
以超过50%的增速位列前三,增长率分别为70.82%、56.37%和50.
92%。

  (三)全年利润增幅较大

  2007年1~11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89.
58亿元,同比增长75.64%,增长额为253.91亿元。按此增速,200
7年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实现利润总额超过600亿元。1~11月,汽车工
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利税总额1156.40亿元,同比增长47.99%
,增长额为375.01亿元。其中: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为283.06亿元,同
比增长28.17%,增长额为62.22亿元;应缴增值税为283.77亿元,
同比增长26.18%,增长额为58.88亿元。从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实
现利润的具体情况看,整体盈利水平显著,部分企业实现利润增幅比1~10月虽有
回落,但同比仍呈较快增长。一汽集团、庆铃公司和奇瑞公司实现利润在重点企业中
尤为突出,增长率继续保持三位数增长,分别为182.05%、166.30%和
121.55%;广州集团、重汽集团和北京公司实现利润继续保持50%以上的增
速水平。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汽车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汽车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