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系列报告:从终端电价说起看电改
- 2024-08-05 17:21:29上传人:dr**忧伤
-
Aa
小
中
大
电改的核心在于电价机制细化与梳理,其本质在于还原电力作为商品的价值——不同电源的成本架构存在差异,也使得电力商品的价值多元化,包含电能量价值、灵活性价值、可靠性价值、绿色环境价值。此轮电改最大变化在于新能源入市比例的提高。此前电价主要反映电能量价值,然而随着新能源入市比例逐步提高,灵活性/可靠性价值
- CONTENTS
- 2 . 上网电价的分类与展望
- 3 . 输配电价以及其他
- 1 . 用户电价的分类与定价机制
- 6 诚信、专业、稳健、高效 请阅读最后一页重要免责声明
- 4 .此轮电改的变化在于新能源发电
- 比例提升
- 10 诚信、专业、稳健、高效 请阅读最后一页重要免责声明
- 资料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电价研究前沿,华鑫证券研究
- 电价定价机制历史沿革
- ➢ 新中国成立之初,销售电价由各地分别制定。 1961 年,国家统一颁布目录电价。 1965 年,国家按照用户的用电性质和行业属性制订了全国统
- 一的销售电价,颁发了 《 电、热价格 》 ,其中各类用电价格按照目录形式列示,因此将 《 电、热 价格 》 所列销售电价统称为 目录电价 。
- ➢ 2021 年 10 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 ( 1439 号文)中正式提出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
- (以下简称目录电价),居民(含公益性事业用户)、农业用电仍保持执行。
- ➢ 2023 年 5月, 《 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 ( 526 号文)印发,公布了第三监管周期( 2023 -2026 年)各省级电
- 网的输配电价水平,明确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用电继续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全面实现了分电压等级核定容(需)量电价;创新建立
- 了负荷率激励约束机制。
- 新中国成立之初,销售电价由各地分别制定;
- 1961 年,国家统一颁布目录电价;
- 1965 年,国家按照用户的用电性质和行业属性
- 制订了全国统一的销售电价,颁发了 《 电、热
- 价格 》 ;
- 80 年代,农村各家各户开始安装电表;
- 引入国际普遍采用的两部制电价;
- 推广具有分时功能的电表,试点峰谷电价、季节电价,
- 80 年代中期,政府放松上网环节价格管制,引入“还本付息
- 电价”;
- 1985 — 1996 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增加 2.92 倍、发电量增加
- 2.76 倍;
- 201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 《 关于进一
- 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 ;
- 2021 年,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深
- 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
- 提出取消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居民(含
- 公益性事业用户)、农业用电仍保持执行;
- 2023 年, 《 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
- 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 明确居民生活、
- 农业生产用电继续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
- 1997 年,将还本付息电价改为经营期电价,实施
- 了农电“两改一同价”改革;
- 2002 年,国务院出台 《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 电力
- 工业实现了全面厂网分开、主辅分离;
- 2005 年, 《 电价改革办法 》 印发,燃煤机组上网
- 电价形成机制由事后定价改为事前核定标杆电价;
- 2007 年,出台了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和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