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农业合作对接会在我市举行。省政府副秘书长
一是培育运营市场主体。开发区可按主导产业设立专业化园区公司、城建公司、投融资公司、科创公司、投融资平台等市场化公司,允许同级政府合法合规注资,实施绩效考评。支持开发区内有实力企业,通过组建企业联盟、理事会等方式,对开发区实行整体化建设运营。鼓励发展水平高的开发区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或托管其它开发区,协议分享被整合或托管园区的税收、土地等收益。二是优化开发区布局。原则上一个县(市、区)只保留1个开发区,经批准可实行“一区多园”。对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但未纳入全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的开发区,通过代管、托管、共建等方式进行整合。三是规范管辖面积。严禁擅自扩区调区。坚持因地(区)制宜,理顺开发区与乡镇(街道)关系,开发区一般不再代管乡镇(街道)。四是加快产业集聚。按照“高点定位、错位发展、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原则,编制各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每个开发区重点规划发展2—3个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建立领军企业培育机制,对新认定“独角兽”“瞪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实施品牌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建立市级品牌库,在政府采购、项目投资、进出口贸易、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