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种后茵丝滞长。接种后菌丝生长不良,表现为菌种不萌发、不吃料,菌丝只在料面生长或出现萎缩现象。主要原因是:菇房内温度、湿度不当及通风不畅。解决方法:当菇房内温度较高时,要采取降温措施,使其达到22-25℃;若培育料表现偏干,可及时喷0.3%过磷酸钙或磷酸二氢钾溶液:若料面过湿,则要加强菇房通风:如菇房有氨臭时,要加大通风量,并在料面戳洞,排除氨气。
2.覆土后菌丝徒长。播种后菌丝生长过旺
2.覆土后菌丝徒长。播种后菌丝生长过旺,料面形成一层致密地不透水、不透气的“菌被”,主要是由高温、高湿引起。解决方法:当菌丝长出覆土层时,加强菇房通风,降低菇房内温度、湿度,早晚气温低时对料面进行适量喷雾,菌丝“结被”时用小刀或竹片及时剔除。
3.覆土层菌丝退化。覆土后3~5天菌丝不上土,呈灰白色,细弱,严重时料面见不到菌丝或发黑。主要是由覆土后喷水过多引起,造成菌丝缺氧萎缩。解决方法:停止喷水,加强通风。
4.死菇。出菇期成片或整茬菇萎蔫变黄,停止生长最后死亡。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造成菇体营养倒流;菌丝生长过快,出菇较密,营养供给不上:菇房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不足:菇棚温度较高(超过20℃),湿度过大(超过95%),喷水后通风不及时,菇床积水缺氧。解决的方法:适量接种,避免菌丝生长过旺,出菇过密,造成营养缺少;覆土层含水量不要过高,喷水降温后要及时通风,避免菇床表面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