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25年豆粕行业分析:调整配方降低豆粕用量

  报告网网讯,在2025年,豆粕作为饲料行业的关键原料,其市场发展态势备受关注。我国豆粕产业长期面临着原料进口依赖度高的问题,2023年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这对我国饲料产业和粮食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应对这一状况,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工作,在保障饲料原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做出诸多努力。

豆粕行业分析

  一、豆粕市场供需状况

  (一)产量全球领先,原料进口依赖严重

  《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粮油高蛋白大豆粕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随着国内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和油脂消费的增长,我国大豆压榨产能不断提升,豆粕产量也随之快速增长。2000年国内大豆压榨产能约2000万吨,2023年已达1.8亿吨;豆粕产量从2000年的1540万吨增至2023年的76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13%提高至2023年的30%,位居全球首位。

  然而,我国豆粕生产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大豆,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少量进入压榨领域。2000年大豆进口量为970万吨,2023年增至9941万吨,累计增长9.25%。据估算,2022/23年度国内大豆年压榨量9710万吨,其中进口大豆压榨量约9520万吨,占比达98.0%,进口依赖度极高。

  (二)消费先升后降,集中于猪禽养殖

  过去,随着“玉米-豆粕”型日粮配方的普及,我国豆粕需求快速增长。2000年国内豆粕消费量为1600万吨,2008年成为全球最大豆粕消费国,2020年达到7000万吨,较2000年增长3.4倍。但2021年后,受国际大豆价格上涨和豆粕减量替代政策影响,消费量连续两年下降,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6900万吨、6580万吨。2023年,国际大豆价格回落,豆粕消费量恢复增长,达7400万吨,但2021-2023年年均增速仅为1.4%,增幅明显放缓。

  在消费结构上,豆粕主要集中于生猪和禽类养殖。2023年,生猪、肉禽、蛋禽和反刍动物饲料分别消费豆粕3088万吨、2110万吨、1717万吨和418万吨,分别占当年豆粕消费总量的41.7%、28.5%、23.2%和5.6%,生猪和禽类饲料加工需求占国内豆粕消费的90%以上。

  (三)价格波动上涨,养殖端话语权缺失

  2000年以来,受国际大豆与原油市场联动、期货市场资本投机、自然灾害以及地区冲突等因素影响,国内豆粕价格波动上涨。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2000-2007年价格低位上涨;2008-2014年价格高位震荡;2015-2020年价格低位波动;2021-2023年价格再创新高,2022年11月豆粕价格达到每吨5500元的历史峰值,2023年虽有所回落,但较2020年仍有较大涨幅。

  尽管我国在大豆进口量和压榨量方面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但豆粕定价和供应链受国际期货市场和大型跨国粮商控制,国内饲料、养殖行业处于产业链下游,缺乏市场话语权。2023年我国进口大豆较2020年少约60万吨,但进口金额却增加202.27亿美元,豆粕价格波动导致国内畜禽养殖成本上涨约1100亿元,造成养殖行业利润损失。

  二、豆粕减量替代路径

  (一)调整配方降低豆粕用量

  为减少豆粕用量,我国提出构建新的饲料日粮配方结构。以生猪配合饲料育肥阶段为例,通过调整能量原料和蛋白原料,添加氨基酸添加剂实现氨基酸平衡,可大幅降低豆粕添加比例。比如,用次粉、小麦等能量原料替代部分玉米,增加能量原料提供的粗蛋白,同时使用菜籽粕、葵花籽粕等杂粕替代部分豆粕,并添加氨基酸添加剂,能使豆粕添加比例从17%降至6.5%,豆粕用量可调减一半以上。

  (二)优化养殖结构提高饲料转化率

  随着消费者健康饮食观念的转变,猪肉消费减少,禽肉消费增加。发展低耗粮的禽类养殖成为节约饲料资源的重要途径。我国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养殖的料重比低于生猪养殖,禽肉替代猪肉消费可节约饲料和豆粕用量。若猪肉占比降至50%,可节约饲料近500万吨,减少豆粕用量75万吨。

  (三)推广低耗粮品种节约饲料

  养殖品类优化也有助于节约饲料。近年来,小白鸡逐渐替代黄羽肉鸡,其料肉比低于黄羽肉鸡。每年增加3亿只小白鸡替代黄羽肉鸡,可节省饲料49.5万吨、豆粕7.4万吨。

  三、豆粕减量替代实施效果

  (一)豆粕用量明显下降

  2022年我国豆粕消费量为6580万吨,较2020年减少6%。2020-2022年,豆粕在畜禽饲粮组成中的占比从17.7%降至14.5%,减少了3.4个百分点。多家养殖企业通过采用低蛋白日粮技术,降低了豆粕用量,且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

  (二)饲料原料走向多元化

  自相关方案推进以来,饲料原料多元化取得明显进展。以广东省生猪育肥阶段配合饲料为例,2020-2023年,饲粮组成中的能量原料和蛋白原料种类不断增加,玉米、豆粕占比下降,多种农副产品和糟渣饼粕资源成为饲料原料,逐渐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畜禽日粮配方结构。

  (三)原料多元化稳定饲料价格

  采用低价原料替代部分玉米和豆粕,有效平抑了饲料产品价格波动。2021-2022年,玉米和豆粕价格大幅上涨,但育肥猪、肉鸡和蛋鸡配合饲料价格涨幅明显低于玉米和豆粕。例如,小麦在特定时期价格倒挂时进入饲用,替代玉米和豆粕,降低了成本,多元化的饲料原料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四、豆粕减量替代面临的问题

  (一)比价优势影响原料替代

  豆粕与其他原料的单位蛋白比价关系对原料替代影响较大。2014-2023年,豆粕与菜粕的比价关系呈周期波动,部分时期豆粕性价比更高,导致菜粕等其他蛋白粕难以替代豆粕。此外,一些新型蛋白原料成本高于豆粕,也制约了其应用。

  (二)替代原料供应不稳定

  我国饲料蛋白原料依赖进口,豆粕仍是最主要的蛋白来源。菜粕、葵花籽粕等产量相对较低,且其生产和进口受季节性、贸易政策、军事冲突以及航运物流等因素影响,供给不稳定。大部分蛋白原料供应呈现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可获得性和供给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对豆粕的替代。

  (三)饲用蛋白资源商品化程度低

  我国养殖行业向工业饲料转变,对原料要求提高,导致大宗农产品原料需求激增,而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下降。虽然部分粮油企业加工副产品已应用于工业饲料生产,但一些杂粕产量低、营养水平不稳定,其他草本、昆虫资源成为工业原料还需技术支持和标准规范。

  (四)养殖决策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

  生猪养殖追求利润,出栏体重增加,二次育肥现象突出,饲料转化率下降。生猪出栏体重超过110kg后,料重比大幅上升,造成严重的饲料隐性浪费,与饲料粮减量增效的政策导向相悖。

  (五)低蛋白日粮推广遇认知瓶颈

  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对低蛋白日粮配方的采纳意愿存在差异。豆粕行业分析指出,规模养殖企业推广情况较好,但部分饲料企业对外销售的商品饲料仍保持较高粗蛋白水平,养殖户对饲料蛋白认知的误区成为低蛋白日粮推广的障碍。

  五、总结

  2025年,我国豆粕行业在减量替代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豆粕用量下降,饲料原料多元化趋势明显,且有效平抑了饲料价格波动。然而,在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豆粕比价优势制约原料替代、替代原料供应不稳定、饲用蛋白资源商品化不足、养殖决策影响饲料转化率以及低蛋白日粮推广受阻等问题。

  为进一步推进豆粕减量替代工作,实现饲料原料资源节能增效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加强饲料原料资源挖掘和基础性研发,降低原料成本;发展工厂化蛋白生产,稳定蛋白原料供应;促进新型蛋白资源商品化转化,加大政策扶持;提升养殖管理水平,减少饲料浪费;完善动物营养理论研究,转变养殖户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豆粕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饲料产业和粮食安全。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豆粕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豆粕行业标签

宇博产业研究院

宇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5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