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教育行业在性价比与关系的较量中演变

教育行业的采购一定要分为高教和普教,因为教育阶段不同,市场基础不一样,其IT采购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纵观整个教育行业在各个时期的IT采购特点,不同的时期内其呈现出不同的需求特色,但性价比的考量却始终是第一因素,供应商大致也经历了对教育行业从爱到痒再到恨的蜕变过程。

    最初:关系决定成败

    有资料显示,整个教育行业的采购是从高教市场开始的,1997-1998年,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是催生高教采购PC的主因,但那时候高教行业的年采购非常的少,每个项目采购数量非常有限。据调查,98年时,建一个机房,多数是以50台为标准来采购的,当年陕西高教行业的采购量达到200-300台。不过,这与当时陕西市场全年1000-2000台的PC总销量相比,教育行业所带来的市场在最初时期,就以其强大的魅力彻底地征服了渠道供应商。

    据悉,在教育行业兴起之前的1996-1997年,IT业内就有渠道开始关注教育行业的采购。他们开始与教育行业的主管领导拉关系,向其介绍机房建设的益处以及分析发展趋势,所采用的公关手段通常是吃饭、唱歌等轻娱乐性的活动。CBI渠道研究院发现,这种公关方式虽花不了多少钱,但很有效。因为当时的高教行业进行采购时,首先你要靠人脉关系去获得第一手采购信息,否则很难拿下标案。这也就是说,关系决定了信息的灵敏度,当然也就决定了整个采购的成败。

    当时的高教市场采购流程也非常简单,就是由财务部门叫上3-4家供应商,各家将报上去的价格谈一下,然后就是谁的关系好,谁的价格更低一些,那么谁就能中标成为供应商。在这里有两点信息需要注意,第一就是这时的教育市场是谁先跑某个客户,谁知道信息最早成功可能就更大,因为其关系一定是做得最深的;第二,单台采购价格差几百元在当时是不会影响中标的,因为采购方所能获取信息的手段有限,产品价格还不透明,所以只要关系好,这些价差是可以被客户接受的。

    关系决定成败,在没有建立正规采购审核团队的时候,渠道做教育行业,一般只要搞定学校的校长,或者是项目使用单位决策者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当时采购有点拍脑子的行为,所以供应商只要瞄准了某个项目,搞清楚是谁主管这个项目的采购,最重要的是搞定校长,深入的做关系,就可以实现销售。据调查,1999-2003年时,陕西还开设了每年一次的高教仪器设备订货会,每年的9月或者是10月,当地的IT经销商都会踊跃参会,而渠道在订货会上现场签100-200台的采购项目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随着高教采购越来越形式化,这种订货会的实际意义开始消失。

    量增大,性价比成主标准

    其实高教市场出现的时候,普教的采购随后也开始启动起来,但是由于普教采购一开始是由各市县教育局来主导,所以其采购方式一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出现,有一个配备齐全的采购审核班子,还有一套严谨的采购程序、并且对供应商资质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当时的普教市场虽然都是一个市或一个县的整体采购,量很大,但它却并不是所有供应商都看好的方向。

    但是,调查中多数渠道商在教育行业的成长,都要得益于参与的普教采购经历。例如2000年时,陕西临漳教育局的千台采购项目,对陕西金顿品牌的树立和经验的积累是一次非常有效的经历。

由教育局统一组织、严格的招标过程,这是就实力的比拼。虽然关系好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性价比却是客户最认可的指标,因为普教采购资金一部分是国家拔款,还有更大的一部分是学校自筹,价格低、性能好、品牌好是关键。
    与高教相比,遍布城乡各地的中小学校自然数量要多得多,所以普教采购即使是初期,也表现出了量大的优势。同时,高教的采购也开始出现爆炸式增长,这得益于两个方面的推动。一方面是2003年国家教委发出的关于“高校评估”的工作,要求本科水平的院校要达到平均每15个人一台电脑的要求,使处于扩招中的高校纷纷开始大量购置IT产品、建机房以实现达标;另一方面就是新校区的建设所致,而新校区的机房和电子教室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高教采购。

    有资料显示,2003-2004年整个教育采购需求遥遥领先于其它行业,尤其是PC需求量。因此有人提出,教育行业是推动中国IT发展的原动力,是改变国产PC出路的重要市场机会。当时多数教育行业的采购项目,都是几百上千台的规模,而厂商与渠道也开始投入百分百之力来关注这个市场,竞争由此加剧。销量与利润之间的平衡点失去,性价比成为客户选择合作伙伴的重要依据,关系对于项目的掌控力逐渐削弱。为了销量,低利是供应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正应了渠道所说的一句话,“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在这一刻反过来了,以前是供应商主导整个采购,现在是客户由奴录变将军,主宰了整个采购过程。”

    独立:教育行业成“鸡肋”

    面对教育行业迅猛增长的需求量,厂商开始把教育行业独立出来,并纷纷针对教育行业的特殊需求推出了行业专供机型。这些机器不仅可以特配,并且价格优惠很大。这时,厂商专门在大客户部中设立专业的教育行业销售代表,并对一些全国性大项目进行直控。例如历时五年采购额上亿元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采购项目”,由于其采购量巨大,考虑到资金及售后问题,主管采购部门要求厂商直接参与。而渠道也顺应厂商,在公司内部设立专人负责教育行业,并独立出教育部门,进行总经理直接管理。这似乎可以看出,供应商与教育行业甜蜜的“婚姻”生活开始了,并好景不长,平谈的生活中总会伴有丝丝不快。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用这句经典的话来形容供应商与教育行业的关系再贴切不过。独立出来的教育行业业务,由于人员与费用的投入,加大了运营成本,而教育行业项目的招标过程也开始正规化,在高教采购中,对于参标的供应商资格有着明确的要求,除“要求其是厂商授权的代理商”之外,对供应商资质也有严格要求。于是为了顺应需要,许多供应商都进行了相关资质认证。然而市场运作难度加大,教育行业的利润却开始降低,出现了“压款5%一年”、“交30%的参标保证金”等硬性规定。在这种重压及同行的竞争之下,据估计,高教采购整体利润收益仅为5%,对于一些特大型项目,甚至这个利润点都达不到。

    供应商开始正视对教育行业的态度,无奈厂商的销量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行业成为其不可放弃的基础行业客户。在陕西几乎所有的渠道与教育行业都有密切的联系,在其发展过程中,教育行业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事实上,CBI渠道研究院认为,教育行业的低利,并不是客户单方面造成,更多的是供应商之间赤裸裸的价格竞争和产品同质化,使客户对产品成本了如指掌,有了还价的空间。

另外,面对大型项目,为了邀功树典型,厂商是无惧成本的让利,使得整个IT产品的利润在供向教育行业时,就自动下降。总结起来,唉声叹气的供应渠道认为,教育行业就是性价比的天下,关系在这里仅仅是参与游戏的资格证。教育行业彻底成为“鸡肋”,某渠道的话语说出了心底的悲凉,教育行业尽管利低,但其量大,不得不重视,即使是不挣钱,也要做,因为厂商要份额、要销量。
    创新未必能破局

    在高教行业利润一落千丈的同时,普教项目的利润却是喜上枝头。据调查,普教采购量大,但由于资金多数自筹,所以在采购时都有分期付款的要求,利润最低也在10%,高的时候,利润率可达20%。并且在渠道供应商看来,普教除售后麻烦一点之外,其采购过程还是很公开、公平、公正的,只是让人无奈的是,普教的采购慢慢纳入了政府采购范围内,利润又开始失控。其实,经历了膨胀性需求的几年,在2006年,高教采购规模开始回归正常。据资料显示,2006年,整个教育行业除普教的百亿工程之外,就很少见500台的大单,都是学校更新需求所进行的100-200台的项目。

    别小看这些小项目,在渠道眼中还是诱人的,竞争不激烈,利润可以保证,虽然单项采购规模小,但是项目数量却很多。惟一不让人痛快的就是客户的付款,据悉,以前还是关系型销售的时候,供应商当天交货,客户第二天就会到款,最慢也不会超过一周。现在可不是这样了,拖一个月是很正常的事情,无论大款还是小款,总要分几次,让人跑上几回才给结算清,有时还会要求为了售后再压款。

    教育行业不可舍去,那么要坚持又想获高利润,创新是惟一的选择。前面提到过,厂商为教育行业推出专供机型,针对教育行业的应用情况,不仅在颜色上改成黑色为主,并且为了减少维护成本,还增加了防尘罩。在软件方面,针对客户应用的不同,高配置成为主流,这也使得许多网络管理型软件得以运行其上。不过,从近两年教育采购项目来看,这种创新只是提升了中标的概率,但是对利润提升的贡献还是很少。

    现在,教育行业采购需求出现两大特色,一是品牌两极分化严重,许多教育项目指明采购品牌只有四个--联想、戴尔、ThinkPad、惠普,国内许多二线品牌想进入教育行业十分艰难;二是采购协议化,随着普教列入政府采购行列,而大型高教项目采购参行政府采购方法,使得进入门槛越来越高。协议采购使得渠道参与的机会越来越少,因为协议采购虽然减少了采购次数,提升了效率,但是它对供应品牌的要求很严,对于渠道来说机会有限。面对90%决定权在采购客户手中,10%的决策权由厂商决定的局面,渠道参与游戏不能依己行事。

    “下乡”或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据CBIR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渠道供应商所做的教育项目数量很多,都是百台左右的小单,并且超过70%的份额是由区域市县提供的。虽然这些单子要经由中心城市总代的支持,但是对售后服务本地化的要求,使每个项目的利润回归至10%。或许这是一线曙光,但却不是全部,CBI渠道研究院认为,对于3-5年为一个更新期的PC产品,教育行业市场仍是主力。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教育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教育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