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观点
12月的液晶电视市场看似波澜不惊,但是蕴含着巨大的变化。在品牌关注度格局方面,三星和索尼双双超过飞利浦,荣登关注度冠军和亚军的宝座。42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首次超过32英寸液晶电视,成为市场主流。
鉴于此,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对12月的液晶电视市场进行调查,推出2007年12月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关注度调查报告。本次调查涉及17个品牌543款液晶电视产品,有效样本量达577843份。通过本次调查,ZDC得出以下主要观点:
其一,品牌关注度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前三强互换位置,其他品牌局部微调。国内品牌陷入窘境,排名后移。
其二,消费层次向大屏幕液晶电视领域倾斜。42英寸冲击了32英寸液晶电视的主流地位,成为最受关注的屏幕尺寸。37英寸、40英寸、46英寸和47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也在增加。
其三,索尼持续更新产品。12月,其他品牌休养生息,在产品方面不见动静,索尼却更新了4款产品,彰显产品快速更新的优势。
其四,降价势头在12月有所减缓,大屏幕充当降价主力。52英寸液晶电视成为降价产品数量最多的一个尺寸,42英寸排在第二位。TCL成为降价产品最多的一个品牌。
二、整体市场关注状况
1、品牌关注调查
(图1)2007年12月中国市场最受用户关注的十大液晶电视品牌关注比例分布
11月 |
12月 | ||||
排名 |
厂商名称 |
关注比例 |
排名 |
厂商名称 |
关注比例 |
1 |
飞利浦 |
13.7% |
1 |
三星 ↑ |
13.6% |
2 |
三星 |
13.1% |
2 |
索尼 ↑ |
12.7% |
3 |
索尼 |
10.5% |
3 |
飞利浦 ↓ |
9.6% |
4 |
创维 |
10.0% |
4 |
海信 ↑ |
8.2% |
5 |
海信 |
7.1% |
5 |
创维 ↓ |
8.0% |
6 |
东芝 |
6.4% |
6 |
夏普 ↑ |
7.8% |
7 |
夏普 |
6.0% |
7 |
东芝 ↓ |
7.5% |
8 |
长虹 |
5.9% |
8 |
LG ↑ |
7.0% |
9 |
LG |
5.7% |
9 |
长虹 ↓ |
4.6% |
10 |
TCL |
4.2% |
10 |
TCL |
3.9% |
在12月的品牌关注度排行中,前三强排名互换。三星以13.6%的关注比例折桂;索尼提升至亚军,飞利浦关注比例大幅下降4.1个百分点,跌至第三。
2007年下半年开始,三星一直稳居关注度排行第二的位置,且关注比例节节高升,直逼飞利浦。其N8、F8等高端系列产品的推出,更是助长了品牌影响力,使其人气大涨。
索尼在9月10月推出了大量新品,随着新品宣传推广攻势的展开,其品牌关注度得以持续上升。年底,索更新了4款产品。此外,索尼产品在12月出现大幅降价,也提升了其关注度。
飞利浦在本月的关注指数大幅下降是由于其关注度最高的飞利浦 42TA1800停产下市。由于飞利浦低端产品的价格已经降至最低,所以本月飞利浦降价的力度不大,仅有一款产品价格下调。
海信和创维在年初的排名均在前三强之列,其中海信连续四个月位居冠军之位。由于外资品牌放弃高高在上的架子,大幅降价抢占市场份额,海信难以抗衡,于5月份跌至第五名。创维的境遇也与海信相差不多,在年初昙花一现后,便在四五名徘徊。12月,海信和创维的关注度与前三强存在较大差距,提升几率不大。创维甚至有继续下跌的可能。
夏普在12月份的广告宣传攻势比较猛烈,由刘若英代言的广告频频在北京电视台黄金强档和街边广告窗推出。虽然夏普在12月份未在价格上做调整,但是其广告宣传效果不错,致使其关注度提升。
12月,东芝和LG的液晶电视均在价格上做出千元的让利幅度,促进了产品的销售,使得关注度大幅提升。此外,东芝旗舰新品XF300的推出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眼球,助长了东芝的人气。
由于外资品牌疯狂降价,国产品牌失去价格优势,排名靠后。长虹、TCL的关注度还不到5%,而且在持续下滑。
2、主流厂商关注度走势
(图2)2007年1至12月四大主流品牌关注度走势
飞利浦在1至6月持续大幅降价,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增长幅度高达9.2个百分点。但是下半年,随着价格的探底,飞利浦关注度震荡下滑,尤其是在11月、12月,下滑幅度最大。
三星全年都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关注度节节攀升。12月份,三星的关注度上升至全年的最高点13.6%。这与三星以“产品新颖、设计时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产品策略,打造“高档感、时尚感”的品牌形象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
索尼的关注度总是随着新品的推出呈周期性变化。1月至3月是推出新品后大力促销的时节,所以其关注度直线上升。随着旺季热潮的消退,关注度开始下滑。9月、10月是索尼新品辈出的时期,关注度蓄势待升。随着促销推广活动的展开和新品的继续补充,索尼的关注度在12月出现全年最大幅度的增长,达到12.7%的最高点。
创维全年都笼罩在国外品牌价格战的阴霾中,上升乏力。虽然其推出的“酷开”系列液晶电视曾经获得较高的关注,但最终不敌国外品牌快速的产品更新率,而以8.0%的关注比例收场。
三、产品关注调查
1、主流尺寸关注度对比
(图3)2007年12月中国市场主流尺寸液晶电视关注比例分布
随着厂商战略重点向大屏幕液晶电视领域的倾斜,42英寸液晶电视成为商家促销推广的主角。从年初开始,42英寸液晶电视就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在12月终于超过32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成为液晶电视消费主流。
32英寸液晶电视虽然退居二线,但是关注度仍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是第三名40英寸液晶电视的2倍多。
37英寸和40英寸的关注比例相差不多,分别为12.3%和12.9%。但是随着大屏幕液晶电视的流行,40英寸液晶电视会逐渐拉开与37英寸液晶电视的差距。46英寸液晶电视的关注度都有望超过37英寸。
52英寸是厂商力捧的又一重点,产品的数量在不断增多,降价幅度在不断加大。所以其关注度也在不断升高。但是由于其价格仍然偏高,属奢华等级,所以关注度在短时间内无法和47英寸抗衡。
(图4)2007年11月与12月 不同尺寸液晶电视关注度走势对比
与11月份相比,12月份关注度上升的屏幕尺寸有42英寸、40英寸、37英寸、46英寸和47英寸。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42英寸。可见大屏幕液晶电视保持了强劲的上升势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42英寸液晶电视备受关注。
2、主流品牌产品数量对比
(图5)2007年11月与12月主流品牌液晶电视产品数量对比
12月份,各大品牌调整了自己的产品线,新品上市不多,老款却有多款产品退市。与11月相比,TCL退市的产品数量最多,达到4款;东芝居其次,有3款产品退市。创维和夏普分别由2款产品退市;飞利浦有1款产品退市。
在各大品牌调整产品结构,休养生息之时,索尼依然亮出自己的风格,保持了快速更新的产品速度,推出了4款新品
四、降价产品调查
1、主流尺寸降价产品数量对比
(图6)2007年12月主流尺寸液晶电视降价产品数量对比
12月份,降价产品数量不多,仅有49款,远远不及11月份的73款。上图的数据显示,大屏幕液晶电视是12月份降价的主力。其中,52英寸液晶电视充当了降价的急先锋,降价产品数量最多,达到12款。42英寸液晶电视降价产品数量也不少,有11款之多。46英寸和47英寸各有8款产品的价格作出下调。32英寸、37英寸等屏幕较小的液晶电视降价数量不是很多。
可见,厂商看好大屏幕液晶电视的发展前景。由于其利润空间巨大,即使在价格上大幅让利,仍然有丰富的利润可赚。通过对上图数据的比较分析,42英寸和52英寸将成为未来厂商促销推广的重点。特别是52英寸液晶电视在11月的降价力度排在7类主流尺寸之末,12月份急升首位,表明厂商将52英寸液晶电视作为继42英寸液晶电视之后研发推广的次重点。
2、主流品牌降价产品数量对比
(图7)2007年12月主流液晶电视品牌降价产品数量对比
12月份,液晶电视的降价产品数量不多。TCL接过索尼的降价大旗,成为12月份降价产品数量最多的一个厂商。11月份疯狂降价的品牌在12月份调养元气,索尼降价产品的数量比11月减少一款,不温不火的推行着自己的降价策略。LG的降价力度略微加大,长虹、夏普则有些收敛。三星、东芝与上月降价力度相当。海信、创维和飞利浦则小范围降价蓄积元气。
总之,12月份品牌关注格局的变化较大,外资品牌争抢激烈,国产品牌排名靠后。大屏幕液晶电视前景看好,是厂商研发推广的重点。42英寸取代了32英寸液晶电视的主流位置和52英寸一起成为厂商促销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