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为关键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能否大型化,约占锂电池电芯材料成本的40%左右。锂电池市场前景良好,竞争愈发激烈,随着对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技术指标的要求提升,一些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管理不当的动力电池企业逐步被淘汰。以下对锂电池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下游领域3C产品对锂电池需求量的稳定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我国锂电池产量规模逐年增加,到目前约占全球的80%左右。锂电池商情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57.22亿只,同比增长12.40%。到2020年10月我国锂电池产量为146.35亿只,同比增长10.9%。
2015-2020年10月我国锂离子电池产量情况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能源危机逐步加深、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作为新能源及环保低碳的动力电池产业得到迅猛发展,而锂电池业务凭借其优异的性能、成熟的技术成为众多动力电池的主流发展方向。现从四大方向来分析锂电池发展趋势。
(1)材料改性
稳定电极材料表面结构的稳定性,主要通过石墨烯改性、表面改性,达到提高材料的电导率、高温循环性能,降低材料容量衰减的效果。
(2)离子掺杂
离子掺杂主要是将金属元素铝(Al)、铬(Cr)、镁(Mg)在氧位掺杂到过渡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中,将导电性好的金属离子掺杂到正极材料中,改善锂离子扩散速率、导电率、电化学性能,提高稳定性,需深入研究掺杂改性的具体作用机理,以便更好地利用掺杂提高材料性能。
(3)材料纳米化
通过减少正极材料的颗粒尺寸,缩短扩散路径,提高扩散速率,同时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更多扩散通道,加速反应,提高正极材料的脱嵌速率和比功率,改善电化学活性。
(4)复合正极材料
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要求的不断提升,选择性能互补的正极材料进行复合的趋势逐渐明显,如硫/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关键点在如何充分发挥各种复合材料的性能优势。
我国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电动工具、数码相机等众多下游领域,可归为主要三类:储能、消费及动力锂电池。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的扩大,预计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对锂电池需求比例将会进一步提高。
以上就是关于锂电池发展趋势相关内容介绍,更多锂电池相关信息尽在报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