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2025年印染行业分析:印染行业绿色转型潜力巨大

  报告网网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双碳”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阶段。印染行业作为纺织产业链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其绿色发展不仅关乎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更与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近年来,印染行业在技术路径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持续发力,为行业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法治化路径方面,印染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产业激励政策有需求、协调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印染行业绿色发展现状

  (一)碳排放现状

  《2024-2029年中国印染市场专题研究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温室气体年排放量约为2.3亿吨,其中印染行业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2%,占全国工业碳排放量的2.8%。印染过程中涉及大量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如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甲烷等温室气体,以及废水、废气和固废等污染物。这些排放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微企业来说,由于其技术水平有限、环保意识淡薄,碳排放问题更加突出。因此,降低碳排放量,实现低碳生产是印染行业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绿色发展成效

  近年来,印染行业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企业积极研发节能减排技术,在绿色变革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等手段,多维度提升“含绿量”。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保障碳减排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通过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标准,对印染企业的碳排放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推动了印染企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政府还加大对印染行业的环保投入,支持企业开展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如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建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绿色染整研发生产基地,形成纺织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印染行业的绿色发展进程。

  然而,与“双碳”目标相比,印染行业的绿色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在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中国印染行业必须实现绿色发展转型,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上,如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二、“双碳”背景下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法治化需求

  (一)法律法规完善需求

  面对印染行业绿色发展需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标准,但针对印染行业的具体规定还不够完善。《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年修订版)》以及《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23版)》是现阶段我国印染行业所遵循的主要规章制度,但其法律位阶仅为部门规章,效力层级较低,印染企业违法成本低,致使部分印染企业成为“罚单王”。因此,需要加强对印染行业环保法规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明确印染企业的环保责任和义务,确保印染行业的绿色发展有法可依。

  同时,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环保税种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降低碳排放量。通过设立环保税种、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此外,相关配套措施和制度也需尽快落实,对在环保方面表现突出的印染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企业的环保积极性。加强印染行业环保法规的宣传和培训也是完善环保法规的重要举措,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方式,向印染企业普及环保法规知识,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激励政策需求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成为推动印染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行业对降碳减污协同增效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制定更加完善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印染企业开展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这些基金可以用于支持企业的技术研发、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等,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例如,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通过落实专项财政奖补资金,保障“长三角现代纺织(绿色印染)产业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政府还可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方式,降低印染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通过制定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环保与绿色发展激励政策,对在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印染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对积极实施环保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印染企业给予一定的环保补贴。

  此外,加强产学研合作也是推动印染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快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推动印染行业的绿色发展。

  (三)法律规制与行业发展协调性需求

  法律规制与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是实现印染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印染行业的环保法规和标准,但部分法规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缺乏高位阶制度规范印染行业。因此,需要加强对印染行业法规的研究和修订工作,确保法规能够真正起到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做到法规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建立政策衔接和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印染行业的绿色发展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工作,需要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因此,印染行业迫切需要政府建立政策衔接和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确保各项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此外,强化行业自律和标准化建设也是实现法律规制与行业发展协调的重要手段,需要通过推动印染行业协会等组织加强自律管理,制定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引导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和标准。

  三、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法治化进路

  (一)深入调研与科学规划

  印染行业工艺复杂、参数多、生产及管理控制要素多,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技术都能有力推动行业低碳发展。因此,制定和完善印染行业环保法规体系不能盲目借鉴其他行业立法模式,而应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工作。调研应涵盖印染企业的生产流程、污染排放情况、治理设施的运行效果以及周边环境的实际影响。通过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详尽的一手资料,为法规的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还应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虽然法律具有滞后性的先天不足,但制定规划应立足长远,兼顾当前,既要考虑印染行业的发展需求,又要确保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确保法规体系既具有前瞻性,又具备可操作性。同时,还应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印染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法规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二)制定和完善法规内容

  面对“双碳”总目标,印染行业的发展必须进行绿色布局。印染行业分析指出,制定印染行业环保法规体系时,要有鲜明的目标与原则,以确保法规的有效性。探索印染行业法治化路径,应与印染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环境保护要求相匹配,既不过于严苛,使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裹足不前,也不能因为过于宽松而出现法律被架空的情形。在设定原则方面,应同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原则保持一致,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损害担责和公众参与等基本原则,同时还应根据印染行业的特殊性加以补充。完善印染行业环保法规体系的具体内容是法规制定工作的核心。现阶段由于暂无涉及印染行业的单行法,对行业的准入与规制主要凭借《印染行业准入条件(2010年修订版)》以及《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23版)》,难免出现行业准入门槛低、行业监管机制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法规内容,明确印染企业应承担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包括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治理措施、监测要求等。排放标准应细化到具体污染物种类和浓度限值,确保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符合环保要求。在治理措施方面,法规应规定印染企业应采取的治理技术和设备要求,如污水处理设备、废气净化设备等。同时,还应明确违规排放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停产整顿、吊销许可证等,对印染企业形成有效的震慑。此外,法规还应鼓励印染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三)以法治推动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法治化进程,是印染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制定和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行为,保障企业的创新成果。印染行业绿色转型的潜力巨大,其中必然有大量的创新成果涌现出来,因此应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在环保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企业给予专利保护和技术支持,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此外,加强产学研合作也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印染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印染行业标签

宇博产业研究院

宇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5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