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网![登录] [注册]

食品工业2月主旋律:安全、收购、营销

    2月,2011食品工业开局之月并不平静,截止24日总计不到15天的工作日,就出现了“皮革奶”、“奶粉荒”、“配方门”等近7个热门关键词,乳品安全依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酒业和饮料业个别企业有“吸睛”动作,其它粮食、包装机械等行业总体平静,偶有波澜。由此也可以看出,食品工业2月主旋律还是安全、收购和营销三曲,请看详解。

    1.港澳奶粉荒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2月初,香港发生的进口婴幼儿奶粉遭抢购的情况呈蔓延迹象,澳门奶粉供应商透露,当地奶粉销售情况也出现了“不正常”现象。澳门电台引述雀巢奶粉在当地的代理商称,澳门奶粉经销点近日因内地旅客和“水货客”大量采购导致货源不足。

    港澳奶粉荒事件,需要我们关注的不是港澳的奶粉营销经验,而是事件背后的原因。整个2月,大家都在讨论,港澳抢奶粉现象何等疯狂,怎样解决奶粉供应情况。“奶粉荒”甚至引发香港家长和议员要求开征“婴儿奶粉离境税”,不过港府表示将不予采纳,并确保供应。对此,笔者认为,我们看到事件背后中国的奶业危机的隐忧的同时更自我反省、自我鞭策。

    2.“皮革奶”再现

    2月17日,《新民周刊》爆出《“皮革奶”幽灵再现》一文,揭露有皮革毒奶再现市场,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2天时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恐慌、声讨、抨击、解释、评论、调查……纷至沓来。虽然农业部在17日晚间已于官网上发表澄清,称检出皮革奶已是陈年旧事,并同期发布了近期市场监测显示良好的结果,但国民着实“被”虚惊了一场。

    此事发生后,笔者也曾撰文《还中国乳业一点信心“皮革奶”误读应忌》呼吁大家正视目前国内乳业的发展现状。“皮革奶”事件发生在后三聚氰胺时代有它深刻的历史原因,三鹿的倒掉摧毁的是一个行业的公信力,而皮革奶的热炒令中国脆弱的乳业再受重压,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目前国民对国产乳品安全的信心并未恢复,甚至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怎样改变这一状况,中国乳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乳业换证如火如荼

    2月,对于乳企来说,意义非凡。2010年11月,乳制品行业两项许可条件审查细则同时颁布,其中明确现行所有获得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的企业,应当于2010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提出生产许可申请,否则自2011年3月起就得依法停止生产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产品。2月,对于乳企来说,面临的是生死存亡和发展大计。

    预计经过这一轮清理,国内约820家乳制品生产企业里,至少有两成小企业面临淘汰。一旦淘汰这些小型乳企,市场自然会流向规模较大的企业,国内乳制品行业寡头垄断的格局将更加凸显,势必加大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乳源建设、乳制品加工、加工机械等乳业配套行业将随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有利于降低成本、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生产,也有助于推进这个市场的成熟和整个行业的监管。

    换证之后,乳企的减少将直接体现在数量上,竞争者的减少为乳业巨头提价而影响竞争力的担心消除了部分忧虑;同时,短时期内,国内商品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再加上企业为了通过换证巨资引进了先进的设备,这些成本都将可能转嫁给市场,也就是消费者身上。

    至于乳制品的高质趋向更是不言而喻,毕竟此次换证的初衷就在于此,不然背离了最初的目的,换证对乳品市场的净化而言就是不成功的。但乳企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行业竞争度的减弱,相反,行业将迎来新一波竞争高潮。此番竞争较之先前将更加偏重在产品的高质和创新上。中小乳企必将为求得生存不惜借贷融资,二三线乳企甚至将掀起了新一波上市融资的潮流。而随着竞争局势的严峻,乳企纷纷会将目光聚集在奶源、企业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渠道扩张和品牌建设等竞争上。

    4.澳优乳业“退货门”

    16日,每日经济新闻刊登了“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由澳优乳业独家代理经销的Tatura(塔图拉)高端有机婴儿配方奶粉,有两个批次共计53吨产品被查出不合格,遭海关退货”的消息。各媒体开始质疑澳优公司,而澳优乳业先是发表声明称:退货事件是恶意炒作将索赔,后澳优称退货事件与食品安全无关并非重大事项,最后澳优退货解释为“系企业标准严于国标”,其首席运营官声称从不后悔内控标准过高……

    并不能追求这件事的责任,因为不管是媒体的炒作还是澳优自身存在问题,都无从考证,事实就是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退货的是海关,要是澳优自清何不让海关来证明?自己说的再多也不能得到消费者完全的信赖,因为消费者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乳企还是先把好自己这一关吧,这样毫无意义,有害无利的口水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应引以为戒。

    5.华润雪花收三泰啤酒

    华润雪花作为酒业代表在本月表现比较活跃。先是茅台啤酒寻买家业,内人士称已与华润雪花接触,后又传华润雪花欲“抄底”收购公牛啤酒,23日,华润雪花宣布整合江苏三泰啤酒,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收购,雪花啤酒仅收购了“三泰”商标使用权及其营销渠道,其他如厂房、设备等项目并不在收购范围内。

    通过这几年的跑马圈地运动,目前华润雪花已稳居国内啤酒销量首位。2010年以来,华润雪花成功完成了四项收购:山东滨州啤酒厂剩余10%的股权、河南驻马店悦泉啤酒100%股权、杭州西湖啤酒45%股权及河南奥克啤酒100%股权。此次整合江苏三泰啤酒,战略触角从苏南延伸到苏中,彰显了其布局江苏市场的战略目标。同时,此次收购范围也显示出其目的主要是借助“三泰”在本地的知名度和营销渠道开拓市场。但对华润雪花而言,相比其他啤酒巨头,虽然在规模和销量上占据优势,但利润方面仍处于下风。在不断扩张的同时,如何将自身的资源、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注入被并购企业中,加强企业内部的整合是华润雪花未来发展的关键,期待其并购后产能整合成效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6.可口可乐“配方门”

    在英国流传这样一句谚语:你永远不知道的三个问题——“可口可乐的配方,女王的财产和好男人究竟在哪里?”但2月14日,美国一网站声称掌握了疑似可口可乐汽水的 “神秘配方”,这令已保密达120年之久的可口可乐配方再次引起关注。15日,可口可乐公司就此事作出回应,但并未就该网站所公布的配方真假给予明确表态,只是请“大家尽情尝试解密”。16日,可口可乐人员又回应称配方并未泄漏,据称锁在银行保险库,网上并非真实配方。

    一个多世纪以来,关于可口可乐的“配方”讨论一直没有终止过。

    有专家称,弄清这个配方并有效地模仿可口可乐饮料并非不可能。而还有商界分析人士认为,复制配方其实价值不大,对配方的复制毫无意义,配方本身可能不是秘密,而是一个让可口可乐获得成功的营销手段。本次风波可以说是历史长河中的“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一次,不管有没有秘方,不管秘方能不能复制,至少可口可乐的成功没法复制,任何解密只能帮助可口可乐扩大品牌效应。

    7.大米镉污染

    2月,有媒体报道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受到镉污染,可能引发骨痛病的消息,引发民众的高度关注。大米镉超标事件爆发以来,国内各地已经开展大规模的大米安全调查。

    中国百姓的健康,在被重金属污染的稻米之前几不设防。对我国庞大的我国消费者来说,如何选择无污染的绿色的大米成为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我国大米企业也迫切希望能由第三方权威机构,将绿色企业推荐给消费者,树立行业诚信经营的典范。而广大消费者也急需由第三方机构,为其推荐一批诚信企业,让他们在消费中更有保障,预防于未然。目前米业正筹建大米安全联盟,动机良好,希望这些活动能真正解决一些问题。

    纵观整个2月,最活跃的还要属乳业,乳品安全还将成为本年度乳业的主旋律,期待它们接下来会有出人意料的表现;而酒业和饮料业除了个别企业的动作,表现并不活跃,年关结束,酒业的热度正在下降,但酒业的并购特别是啤酒业兴趣未减;而饮料在3月后将慢慢迎来消费旺季,期待它们将逐渐在营销上表现出的强劲势头;罐头、调味品、包装机械等行业在采购旺季到来之前也是静待时机。

我要投稿 版权投诉
  1. 标签 食品工业
  2.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寻求合作>>
食品工业行业标签

宇博智业产业研究院

博智业产业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的市场调研、规划咨询、 IPO&募投可研 、投资咨询权威机构之一,运营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厦门、香港、上海···

如您想投稿,请将稿件发送至邮箱

seles@yuboinfo.com,审核录用后客服人员会联系您

机构入驻请扫二维码,可申请开通机构号

Copyright © 2023 baogao.com 报告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8123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