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网网讯,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制造的日益重视,纺织品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预计到2025年,全球纺织品市场规模将达到数万亿美元,绿色和智能制造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泰安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基地,其行业现状和发展方向对全国乃至全球市场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泰安市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为行业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泰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现状
《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纺织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泰安市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目前,泰安市拥有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品、土工合成材料、绳网、非织造布等4个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家,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玻璃纤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0家,产能规模达到160万吨/年;土工合成材料产业上下游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优势产品土工格栅年生产能力达6亿平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提高了规模经济效益,也增强了泰安产业用纺织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二、泰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面临的挑战
(一)产品技术含量整体偏低
泰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中多数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多为大路货,市场门槛较低。受原材料和用工成本影响较大,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往往只能通过低价竞争获得市场份额,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长期低利润率使企业难以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导致企业发展后继乏力。
(二)产业集群结构有待调整
泰安的4个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占比高,龙头企业占比少;制造企业多,专业化的供应商和服务商少;竞争关系的企业多,合作关系的企业少。集群内产业链不完整,缺乏大型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和消费品终端生产企业。
(三)产业用纺织品门类覆盖率不高
产业用纺织品共有16大类151个小类,泰安相关企业主要涉及其中的30多个小类。科技附加值高、利润率高的类别,如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隔离与绝缘用纺织品等,泰安企业涉及较少。
(四)企业发展横向思维多、纵向思维少
企业在生产经营进入瓶颈期时,往往通过增加产品种类来扩大产值和提高效益,缺乏纵向一体化思维。这种现象会导致市场供大于求,造成恶性竞争,企业虽掌握产量大头,却无法掌握价格话语权。
三、泰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建议
(一)建设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用纺织品“泰安品牌”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商贸企业的“市场渗透”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协调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延伸产业链条,通过纵向一体化增强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取得竞争优势。同时,鼓励泰安企业大胆走出去,将产品渗透到全国各地,形成更大的市场效应,提升企业品牌和泰安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品牌,促进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借助“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二)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泰安各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集群要做大做强,必须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实现转型升级。按照国家产业规划,2028年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将在全国大范围应用,2035年新一代智能制造将在全国推广。集群内企业可根据自身规模和条件,选择智能设备、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中的任一层级开始智能制造改造,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实际生产深度融合,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并探索新的智能产业模式和智能系统集成,推进产业集群整体转型升级,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工业4.0”,助推中国制造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
(三)建设环境友好的绿色工厂,实现可持续发展
绿色工厂建设是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泰安各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要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能源节约技术运用、清洁生产技术采用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并高度重视。通过使用节能设备、应用节能技术,以及控制生产中污染物的排放等有效措施,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标。在全市现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4家、省级绿色工厂12家的基础上,持续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创建工作,引导更多产业用纺织品集群内的企业走上绿色环保的发展之路。
(四)聚焦新材料开发,提高企业产品附加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要壮大,行业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上下功夫。现阶段,新材料开发与应用领域的扩展是提高产业用纺织品附加值的最重要手段,也是今后行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应积极推动上下游企业合作,引导这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发高性能纤维材料,进一步探索高性能纤维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的应用,并通过提高高性能新纤维材料应用比例,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五)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产业发展
产学研的有效合作能解决企业生产遇到的技术难题,降低企业技术开发风险,也可以帮助大学、科研院所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抢占科研制高点,是目前最为认可的一种科技创新合作模式。泰安拥有相对丰富的生产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资源,为开展产学研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生产企业要及时把生产难题向合作大学和检测机构提出,大学、检测机构也要频繁深入合作企业,多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交流,力争得到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企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支撑。此外,要尝试联合建立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区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六)充分发挥行业学协会作用
泰安现有多个与产业用纺织品相关的行业学协会,如泰山产业用纺织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土工合成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行业学协会的资源,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向上级行业协会和当地政府积极争取有利政策,对内多开展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活动,从而进一步发挥行业学协会在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方面的积极作用。
(七)打造泰安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高地
纺织品行业现状分析指出,要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就要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在现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基础上,尝试成立产业用纺织品产业联盟,协调区域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的发展。组建泰安市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专家队伍,聚焦关键技术,集中人才力量,依托优势资源,开展产业用纺织品标准的研制、验证、推广。积极申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通过标准化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促进创新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推广,打造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的泰安新高地。
四、总结
泰安市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但也面临着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集群结构不完善、门类覆盖率不高、企业发展缺乏纵向思维等挑战。为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从建设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推进智能制造、建设绿色工厂、聚焦新材料开发、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行业学协会作用、打造标准化高地等方面入手,推动泰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2025年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泰安产业用纺织品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竞争力。